半年内六次上调出口退税率 “促出口”还有哪些筹码?
在出口形势严峻、外需不振、主要出口市场贸易限制增加的情况下,出口退税成为中国“保出口”的首选策略。
2008年8月到2009年3月短短半年内,中国六次大规模上调了纺织服装、玩具、家具、机电和化工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另外,在近期出台的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轻工业、电子信息产业、有色金属业、钢铁业和纺织业均包含了调整商品出口退税率的内容。
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外贸形势的急剧恶化,无疑是政策连续出台的直接诱因。从去年11月份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出现了负增长:11月份同比下降9%,12月份下降11%,进入今年以来,每月的同比降幅更是超过20%,其中2月份的出口更是下降了25.7%。
令人担心的是,由外部环境恶化导致的出口下滑显然没有见底。“全球经济的状况可能比一些国际经济组织的预测还要糟糕。”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贸局局长张松涛说,国际贸易负增长已成定数,原本预测在2%-2.5%,现在看来还会加深。而海关总署预计,受外需萎缩影响,今年中国进出口增速可能下滑至5%以下,大大低于去年18%的增速。
虽然在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中,纺织品的退税率由于财政压力增大等原因没有达到先前业界预期“一步到位”的17%,但今年以来第二次上调出口退税率的举动,却透露出国家正随着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制定和出台支持出口发展政策的信号。
事实上,国家显然没有放弃将出口退税作为刺激出口的手段。分析人士指出,国家为再次上调出口退税率预留了一定的空间,如果一下子退税力度太大,可能会导致市场价格快速下跌,结果反而适得其反。“逐步提高商品退税率有助于稳步恢复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在颇为敏感的汇率问题上,由于担心人民币贬值可能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和报复,稳定汇率成为业内的共识。张松涛认为,从去年5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上是稳定的,这可以给企业家一个好的预期,“恐怕这个政策还要继续保持下去”。
除了热门的出口退税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之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还认为,进一步完善贸易融资政策,继续加强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是当前促进出口的重要方面。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