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2009年创新的号角
竞争性品牌的方法论是什么
“2009年一定会是美邦大发展之年。”周成建说,“在经济寒冬,原先消费高端奢侈品的人群会向中端转移。”
更让周成建看重的是,以前与ZARA合作的加工厂,受经济形势影响,也开始成为他的合作伙伴,“这提升了美邦供应链快速反应的能力。”
“‘危机’两个字意味着危中有机,对中国的品牌创造来说,可能是百年不遇的机遇。”美国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教授王受之说:“中国如果能够很聪明地把握自己,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崛起。”
对于王受之的看法,一直以外销为主的即发董事长陈玉兰也很认同,“就如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冲击,但由此中国服装品牌也上了一个大台阶。”
而在国内市场,“也有两个比较利好的因素,”陈玉兰说,服装产业创意人才会希望到中国谋职,这将有益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事实上,产业正在快速向优质品牌集中,“现在我们的单子多得做不过来,”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说,很多单子都转移到他这里。
“应该看到,虽然(2008年)多数企业遇到了困难,但我们仍有1/3的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如是说。
而“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无形当中充当了产业调整催化剂。”新郎希努尔董事长王桂波认为,一些强势企业会因整合变得更强大。
“未来3-5年,服装行业并购行为会大大增加。”九牧王董事长林聪颖也这样认为。
更重要的是,“大企业集团将出现,一批100个亿产值的品牌将诞生,”报喜鸟董事长吴志泽预言,未来两年内,中国服装行业数量竞争时代将结束,并进入高质量、高水平的系统竞争时代。
但是,新阶段的到来,必然要有阵痛,“面对此次金融危机,真正的品牌竞争开始了。”美邦老总周成建说。
吴志泽对这种观点也很赞同,“80年代是杂牌对杂牌的混合战,90年代是名牌对杂牌的歼灭战,21世纪是名牌对名牌的较量战。”
“习惯在经济高速增长环境下成长的中国服装企业,在消费心态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需要对品牌发展方向进行一次再认识。”中国服装论坛秘书长王军说。
王军的话,提醒我们要告别“人家吃肉,我们啃骨,人家吃米,我们吃糠”的阶段,并寻找新的市场。
其实,早有专家这样发问:法国品牌体现了浪漫与奢华,英国品牌体现了前卫,美国品牌体现了时尚,意大利品牌体现了精致,那中国服装品牌代表着什么?
而国内很多品牌大多定位中高档,比如男装,对消费者宣传也大都是“好男人”或“成功男人”。
除了“好男人”、“成功男人”,服装品牌就不能再有别的文化吗?
而“国内消费需求早已不是‘经久耐用’,而是更多提供个性体验和满足多层次消费心理需求。”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国强说,“很多服装企业没能抓住这种变化。”
“我们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从数量上已出现拐点,下一步要价值创新。”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说,我们要从审美角度、功能性、生理健康等方面开拓思路,从人文关怀、时尚创意、品牌引导等角度寻找创新点,赋予更多非物质的文化和创意,倡导和谐美满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文化与物质成果,并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
蒋衡杰的话,引起了业界的共鸣。
“经营一个服装品牌,一定要有梦想。”白领董事长苗鸿冰说,经营企业的人对品牌抱什么态度,决定了这个品牌最终能走多远。
而在依文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总裁夏华看来,一个企业家应该有自己的“哲学”, 企业家需要坚持,需要用一种一百年挖一口井的“挖井精神”去做企业。
对于夏华的这种观点,思凡经理周严表示认同:“一个有风格的品牌应该具有垄断性的个性,而这种垄断性的个性就源于品牌缔造者对个人精神和梦想的坚持。”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