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在变革中感受变革
找准自身渠道变革的节奏,为我所用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服装企业的竞争从外销转变为内销。
这是金融危机下的新特点。
而“开拓国内市场最困难的环节就在于进入商场。”北京雪莲时尚纺织有限公司的国内部经理刘晨说。
刘坦言,他们从确定做国内市场开始,用了3年时间去培育品牌,这对于不熟悉中国市场的外贸企业无疑是场严峻的考验。
而商场只认业绩,他们刚刚开始,哪有业绩?
更重要的是,服装进大商场的销售额扣点一般高达27%至30%,而国际品牌扣点却可能低很多甚至没有。
以宝姿为例。当年宝姿刚来到中国时,商场都以请到宝姿进驻为荣,当时品牌进入商场是以进场费和销售扣点为代价的,一般品牌都要被扣点2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30%,而宝姿几乎是零扣点。
“我们的自主品牌出身于草根阶层,像孤儿院里的孤儿。”美邦董事长周成建说,而外来品牌像富家子弟,尽占一类城市、一类商圈、一类商场,这是目前对中国自主品牌最大的挑战。
但是,就是有机会进入大城市商场,或者在大城市有自己直营店面的品牌来说,“渠道越来越像一个‘烧钱’的游戏。”福建云敦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群说,一个地处大城市繁华地带的形象店,每年成本一般在几百万元上下。
“店面数量如果达到1000家,厂商投入至少在数亿元左右。”戴群说。目前大城市服装直营形象店大多都处于亏损状态。
无奈之下,它们大多选择从县级市场发力,或者选择层次较低的商场及较差地理位置。与此同时,中国品牌要付出代价是:可能会失去打响牌子的可能。
所幸的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冲击下,一些商家和企业站到一起。
2009年1月8日,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武林路女装街和中国纺织服装信息商务中心决定抱团“过冬”——三方签署了《全面合作宣言》,结成联合体。
近日,北京物美集团宣布,2009年将取消供应商促销员进场费。
而大企业开始抄底熊市。
bono tailor社区定制店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诞生了,并要在2009年开到60家。
据了解,日本已经开了19家店的aza butailor走的就是“楼宇经济”道路,仅在东京就开了11家分店,营业额可观。
bono tailor将“大众化的专属定制”带进了写字楼后,店面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消费者可以随时来店里小坐,自由翻阅最新时尚、服装杂志,免费喝喝咖啡品品茶,还能到店里来熨烫衣服,甚至到店里来借穿西服。
而年初,美特斯邦威斥资1.8亿余元资金,在南昌和辽宁丹东市买下两处商业物产,为农历新年提振销售业绩预先布子。
实际上,美特斯邦威IPO募集资金,将用于建设68家店铺。
“2008年,对中国鞋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转折年。”奥康营销主管副总王振权说,奥康在部分重点区域市场推行“1+N”营销模式,“‘1’代表名品空间店或单品旗舰店,‘N’代表多店”。
其实奥康渠道变革在2007年已经开始。
2007年10月,奥康在山东菏泽开出了2300平方米的蓝海名品空间,不仅进驻了奥康旗下奥康、美丽佳人等品牌,还囊括了花花公子、鳄鱼等20个知名品牌。
随后又在山东开出4个规模较大的名品空间,而在其温州总部开的黎明名品空间面积也达1000多平方米。
“多元化专卖店将取代单品牌专卖店。这可以视为奥康对终端的又一次革命。”公司总裁王振滔说。
而顶呱呱在新疆拥有大面积彩棉种植基地,在常州拥有设计与加工能力后,现在也有了新主意,决定“要把有价值的做上去”,“重点就是通路、品牌”。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