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挖掘所有的成本
成本,挖掘所有的成本
成本还能挖潜吗?
那么纺织服装企业如何“省钱”呢?
中国服装采购网通过近一年的自主研发,推出了基于互联网的“采易购”产品。中国服装采购网相信通过“采易购”,可以帮助服装生产企业达到“省钱”目标。
“今年我们会把步子适度放慢,2009年指标曾经定的是销售额95个亿,现在调整到80亿至85亿。”森马老总邱光和说,这是森马成立12年以来第一次调低增长数字,是森马应对困局的一个措施。”
“之前,我们通过对高位资产变现,保证了企业拥有健康的现金流。”杉杉董事长郑永刚说,今后不能把战线拉得太长。
“本来我们2009年有一个投入型计划,但现在做了调整。”九牧王集团副总经理范道远也这样说。
除了产业战线的收缩外,“要提升比较优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说,“首先要研究怎么向中西部转移,以实现优势升级空间调整。”
郑学明的做法是,将两个工厂转移到安徽和福州,以降低劳动成本,留在宁波的工厂则做技术开发。这种做法让杉杉受益不少。
其实,杜钰洲前段时间到河南安阳考察四个工业园时,红火的场面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原因在于成本低。”
“从沿海到中部,对中西部是一种机遇,”领秀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勇斌说。
同样的看法也来自于美尔雅老总杨闻孙,“中部劳动力至少有5 年的优势。”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的第二天,荆门市政府与李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李宁(荆门)工业园。
这是国内第一个由政府协助,品牌商主导并联合制造商投资建立的大规模体育用品产业工业园,李宁7家供应商全部跟进。
而奥康早在2003年就与重庆璧山县合作,投资了10亿元,建设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
对于先来者来说,西部无疑具有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与温州等东部沿海城市相比,在重庆璧山每生产一双鞋,企业可节省20%的成本。
同样地,在2008年,伴随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及税务环保等七大新政的推出,仅东莞台企就有至少500多家搬离东莞。它们中的一部分搬就往江西、湖南、广西等内陆城市。
大朗也早在2006年,便推动产业转移,建立了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园,并与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建立产业转移联系,转出低端工序。
位于粤西山区的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园已吸引了12家企业落户,解决当地就业5.5万人。
产业的转移,也带到了西部产业的发展,“新的订单已经接不下来了,因为老客户的单子在春节前做不完。”成都仁和制衣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说。
四川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秘书长杨淑琼这么说,不少北京、杭州等地公司向成都服装企业递来了订单“橄榄枝”。
而更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国外,2008年2月23日柬埔寨经贸合作区开工,即发在越南企业的二期工程已于2008年4月动土,将原生产规模扩大近一倍。
“困难面前,心态决定出路。”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说,其进行的全新内部流程再造,进行精细化生产,实现了人均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