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璜:谁说CHIC“不差钱”
去一趟新国展不是件容易的事,先是路程遥远,后是泊车艰难,好不容易到了,期待着看到点新东西,在场馆内转了一大圈,却是败兴而归,一来一回折腾了一整天。与几个业内的朋友互通消息,得到的多半是“没有去”或是“没意思”的回答。
新展馆的硬件条件明显比老展馆有所提高,展会面积大了,设施更先进了,怎么反而让人失去参观展位的兴趣了?到底2009CHIC的参展企业展位陈列出了什么问题?咨询多方意见,找到了其中的一些症结,仅供各方参考。
预算少了 质量难保
在2009CHIC开幕之前,几个为品牌做展位的陈列师告诉记者,新展馆的环境的确升级了,但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今年参展的企业数量有所下降,即便是参展的企业,也普遍降低了展位的预算,只有个别有实力的企业“独大”。不难想象,参展商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展会的影响力减弱,而企业精简本来就不宽裕的展位预算,必然会造成材料及设计费用的不足,展出效果变差也是必然。
展形象还是展概念
参加展会的企业通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展会树立企业形象,从而吸引加盟代理商投资;另一种是通过展出企业的某些新概念,达到推广及吸引公众的目的。相对来说,前一种情况在2009CHIC中所占的比例更大,大多数参展企业都希望通过展会招揽到更多的加盟代理商,以渡过经济的寒冬。但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似乎并没得到很好的效果,通过记者的观察,展概念的企业在今年的展会中更为亮眼,比如雅戈尔的“天麻”展位,通过全系列的天然麻质产品展出一个完整的环保概念,在众多表现平庸的企业中脱颖而出,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
“二人转”K“百老汇”
在国内的服装行业里,一直存在着类似“二人转”与“音乐剧”的争论,到底是满足普罗大众的需要,还是钓起小众审美的胃口?一时间难以定论。这种矛盾同样出现在展会中。与高品质、高水准的展位相当的是高门槛,好看是好看,但是实用不实用只有参展商自己知道,门槛高了,多数人迈不进去,恐怕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相比之下,“二人转”虽然透着点庸俗,但在眼前的环境下,企业讲求实际未必不是明智的选择,而由此造成的展位陈列水平下降,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