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鞋企何以交出如此“靓丽答卷”?
原料、市场两头在外,国际金融危机下的晋江鞋业,备受考验。
长三角、珠三角两大鞋产区“寒意袭人”,不少鞋企倒闭,产值下滑。晋江鞋业却“风景独好”,去年实现产值321亿元,同比增长28.4%;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鞋企实现产值74.2亿元,同比增长19.2%。
面对“大考”,晋江3000多家鞋企何以交出如此“靓丽答卷”?
政企合力
助推鞋业突围提升
第十一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将于19日在晋江举办。一年一度的鞋博会,是晋江鞋业发展的风向标。
记者4月上旬在晋江采访时发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鞋企参展热情并没减弱,海内外客商赴会的信心也并未改变:安踏、爱乐、361度、乔丹等本土品牌,强势出击,无一例外投重金参展;展会已确认国际标准展位1350个,比原计划多出150个,往年一些没有参展的大品牌运动鞋企今年也首次参展。
鞋博会之“热”,离不开政府的助力。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鞋博会可能造成的影响,晋江市委、市政府专门组织力量,在推介展会、招展、布展等方面加大力度,努力办一届高水平的鞋博会,因为市场越是低迷,展会的作用往往越大。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晋江企业和政府都是一场“大考”,晋江政企一心,银企互动,力助鞋企突围并提升。
太平洋鞋业是晋江陈埭镇的一家鞋业龙头公司,今年春节后欲扩大生产规模,却遭遇用地瓶颈。陈埭镇获悉后,多方协调,硬是从附近的工业园腾出一块土地。“对于我们的发展,政府想我们所想,关怀可谓无微不至,令我感动。”企业负责人陈良海说。
在缓解鞋企融资、用地、用工难、助力拓展国际市场等方面,晋江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优化服务环境,市五套班子领导挂钩重点鞋企,要求对挂钩鞋企“三包”,即“包难题化解、包项目落地、包企业满意”。
为帮助鞋企有效有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去年以来晋江着力强化政策扶持,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及时修订出台7个系列12份经济发展政策和11份配套实施细则,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红桥创业公司,为晋江鞋企缓解融资难题。此外,政府还大力支持以家族式为主的晋江民营鞋革企业加快转型,积极上市,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断规范内部管理,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正如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所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诸多困难,晋江鞋企没有退缩,没有被压倒,靠的是政企各界同舟共济、合力克难前行,顶住了冲击,保持了稳中有进的态势。
品牌带动
“晋江制造” 领舞市场
数据显示,1-2月晋江出口额增长3.92%,而同期全国出口增速为-21.7%。晋江市商务局局长谢陆伟说,去年以来,部分中小鞋企面临困境,订单减少,但本地的品牌企业已承接了这部分中小企业的产能,品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晋江的鞋业出口量,今年取代了纺织服装,跃居首位。
晋江市市长李建辉认为,晋江鞋企在应对困境、攻坚克难中,品牌,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安踏、特步、361度……国内的一线的运动鞋品牌,除去李宁,几乎都来自晋江。目前,晋江鞋企累计拥有19件中国驰名商标、8件中国名牌产品、36件国家免检产品,“国字号”品牌数占全国运动鞋行业的一半以上。
近年来,晋江鞋企主动适应市场,依托个性化、差异化定位,努力拓展品牌影响力,实现品牌的快速提升。安踏公司成为全国排球联赛、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运动装备赞助商,国辉公司成为中国篮球协会标识产品运营商。
晋江的品牌战略,经历届政府持续运作,效果显著,众多运动鞋品牌,几乎家喻户晓。疾风知劲草,面对困境,品牌企业更显示出其抵御风险、持续发展的实力。晋江鞋业的品牌优势,集中体现为附加值的提升和对产品定价权的牢牢掌控。尽管受到国际市场需求下滑、内需增长缓慢、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困扰,以安踏、特步为代表的一大批晋江品牌鞋企,利润不降反增,发展逆势而上。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