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求变:绍兴纺企化危为机
一项名为“蜡染布”的生产线改造项目让浙江宝纺棉麻印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纺印染)成了全球金融危机“覆巢”下的“完卵”之一。1至2月,宝纺印染的纺织品出口增速达20%。
面对宏观经济的不景气,绍兴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积极“求新求变”,成效显著,出口不利大势下的乐观因素已经显现。
绍兴海关对纺织服装出口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出口负增长的企业面在扩大,出口负增长的企业数比上年同期增加13%,但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数共2813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67家。
果断改造一举翻身
阳春4月,浙江宝纺棉麻印染公司的六条蜡印布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车间外,堆满了等待染色的布料。
而此时,整个绍兴化工纺织业正处在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工业区内聚集的绍兴几十家印染企业,正饱受市场空间挤压和成本高企之苦。
“今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全负荷运转。”宝纺印染总经理高建章告诉记者。这一状态,是目前绍兴县大部分印染企业所无法企及的。
据了解,绍兴当地180多家印染企业,集中了全国近30%的产能,但大部分印染生产线属于普通印染,像宝纺印染这样的真蜡印染并不多。
据当地印染业人士介绍,真蜡印染布在西非诸国十分畅销。由于蜡染出口并非市场主流,全国仅在山东一地形成一定集聚规模。宝纺印染凭借6条生产线,已经步入国内蜡染布业前列。
高建章说:“每个月都在调高价格,客户还与日俱增,不仅今年的生产排得满满的,明年的订单和订金都收进来了。”
“形势比较好的企业,生产线上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产品在流转。”一位滨海工业区管委会官员说,靠单一产品、规模化生产,经不起宏观形势变化。
其实,成立于4年前的宝纺印染曾经是一家普通印染企业,由于创业初期的染色效益、废水回用率、产品档次没有竞争力,开业后即亏损。2007年初,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一度濒临倒闭。
然而,做贸易出身的市场敏感,让宝纺的高管们在危急时刻找到了鲜有人涉足的全棉真蜡印花布。
当时,绍兴轻纺城汇集“天下万布”,只缺蜡印布。而且,全棉时装面料当时每米最高不过2元,蜡印布却能卖到1美元/米。
不仅附加值相差悬殊,在排污量上,蜡染也较普通印染有大幅下降。
宝纺印染在获得当地银行的贷款后,于2007年年中改造投产1条蜡印布生产线,产品远销西非,实现扭亏;随后斥资改造和引进另外5条生产线,来自多哥贝宁及尼日利亚的出口订单源源不断,实现成功转型。
在此基础上,宝纺印染又研发出带蜡烫金印花和发丝蜡纹两种高档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
目前,公司总资产4亿元,拥有6条真蜡印染生产线,近1500名员工,月产能1500万米,成为国内最大的真蜡印花生产企业,宝纺印染一举翻身。
宝纺印染成功转型后,绍兴其他印染企业也准备上马真蜡印染项目,2008年已有2家企业购置蜡染设备。宝纺印染由此担心市场产能扩张会削薄现有利润空间,决定不再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