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缝企发展的永恒命题
2009年,面对国际性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以及行业发展处于调整升级关键时期的大背景,国内缝制机械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如何在市场“寒冬”中成功突围实现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一位缝机企业经营者。
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中缝协八届四次理事会分组讨论环节中,与会企业家们针对当前行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讨论,积极进言献策,为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想法。其中,“创新”成为企业家提及最多的关键词。
创新能力不足制约行业长期发展
众所周知,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秩序不规范是制约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两大弊端。当前,以价格战、零首付、赊销等恶性竞争行为为代表的国内缝制机械产品市场秩序不规范现象主要是由于产品高度同质化,但我们深究其中原因,创新能力不足是导致产品同质化的“罪魁祸首”。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将2009年确定为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年”,增强行业,尤其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成为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和企业今年工作的重点。
谈及关于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指出,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是今年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和行业工作的重点,今年的总体工作要求是“调结构,促转型,保发展”,这是着眼于行业长远发展需要提出的。
他进一步解释到,所谓“调结构”,就是要通过创新,从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企业内部的软硬实力之间合理匹配结构,以及企业管理的模式结构等5方面去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促转型”主要体现在:一是在行业经济上,从注重量的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转变为重质量、效益的提高的集约型发展,发展的推动着力点要从增加资源的投入为主导转变为创新为主导;二是在产业技术上,要从传统的机械制造业转向先进制造业;三是在企业发展上要从一般的机械加工厂转变成现代化企业(企业要在经营理念、制度、技术、管理等方面实现现代化)。如果我们的结构调整顺利、转型成功,行业就能由“大”变“强”,这是保证行业科学发展的根本选择。
“所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决定将今年确定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年”,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今年行业的工作重点。这是因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保证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是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实施此次《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中之重。”田民裕如是总结道。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