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保增长 青岛鞋类等企业发出积极信号
“根据我们的市场调研,全球轮胎市场目前正在大幅萎缩,双星轮胎面临发展历史上最严峻的考验。”在去年秋天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向豪迈乐观的双星集团总裁汪海脸上写满了忧虑。而如今,“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双星轮胎从金融危机爆发初期的日产3000条,恢复到现在的日产8000条,月产量达到16万条以上。
同样是在去年秋,在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来青调研工业经济的座谈会上,即发集团董事长陈玉兰直率表达了出口企业的担忧:“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对我们产品的需求急速下降,即发的出口订单比以前少了很多。”现在,她或许可以稍稍松口气了,目前即发不仅满负荷生产,而且生产档期排到了5月份。
现在,虽然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企业仍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令人振奋的是,双星、即发、青钢、海信、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在我市钢铁、汽车、家电、纺织、轮胎、化工等制造业骨干企业的首季报表上,订单不断增加,销售额稳步回升,企业对市场的信心指数逐渐增强,“青岛制造”发出了日益强劲的积极信号。
产业链上的“温暖”传导
“中央出台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以后,我市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迅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目前已经收到了显著效果。”市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副总指挥、经贸委主任项阳青说。目前,全市部分工业行业出现回暖迹象,汽车、轮胎、纺织、机械等制造企业的订单明显增多。
而在这些回暖的制造业领域,产业链的上下游相互进行“温暖”传导的趋势十分明显。
受金融危机影响,青岛港的铁矿石业务量一度同比减少四成,今年1月份每天只有百余辆装运铁矿石的货车发出。而在国家一系列积极政策出台后,青岛港的铁矿石业务量激增,现在每天发出2300多辆满载铁矿石的货车,铁矿石业务量大增。青钢集团去年第四季度受金融危机影响,钢材产销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但今年首季该集团生产钢材63万吨,各项经济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为钢铁行业重要用户的汽车制造业,成为回暖行业中的佼佼者。3月份,全国国产汽车销量达到110.98万辆,创下月度销量历史新高。在我市,汽车产业同样表现出强劲的回暖势头。今年前两个月,开发区汽车产业集群完成产值同比增长99.36%,其中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1月份产销量为1.89万台,3月份迅速提升到2.48万台。
为汽车造“鞋”的轮胎行业,也出现了明显回暖,其中,双星轮胎的日产量半年间增长了2.5倍以上,青岛黄海橡胶集团公司则通过积极开发新客户,今年前三个月销售业绩呈递增趋势,3月份不但国内销售大幅增加,而且半钢高性能轮胎出口量环比提高107.5%,全钢轮胎出口环比提高154.5%。
刺激政策下的政府角色
市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市针对部分工业企业和外贸出口企业订单减少、产品销售不畅的严峻形势,全面启动了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出口产品转内销、名优消费品走进“万村千乡”等活动,全力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可以说,政府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出色扮演了组织、协调、服务的角色,有力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回暖。
天怡祥鞋业公司是我市一家民营企业,投产以来年产各类拖鞋400万双销往欧洲市场。金融危机爆发后,该公司订单锐减,直至“颗粒无收”。这时候,该公司董事长徐伟想开发国内市场,却找不到门路。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了解到这一情况的市经贸委主动为其与市内商场牵线搭桥。目前,利群、维客、麦凯乐等多家大型商场都已同意天怡祥鞋业公司的产品进场销售。
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即墨市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在危机中进行创新,在我市率先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这家公司最大放贷额1.05亿元,重点向中小企业投放贷款,支持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