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掉头向内的三道门槛和五条对策
编者按:
“广交会”是“中国制造”的缩影,英雄辈出,带着光荣与梦想,成长或者衰老。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制高点,其有着重要的观照价值:它如何破除各种壁垒,帮助出口企业实现掉头向内的转型?这成为当下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环顾眼前的世界,欧美的危机还在继续,亚洲经济前景仍是晦暗不明,更多的国家正在越来越深地卷入新近降临的风暴,我们似乎难以摆脱周边气候而独享繁荣。这是一个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见的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个世界都不得不严肃地面对潜在的新一轮衰退的挑战。105届广交会举办之际,扩大内需正成为第一位的国策。在轮番出台的多种政策推动下,庞大的国内市场正在释放巨大的潜能。
靠得住的也许是那些分散的努力:广交会首设出口转内销专场,本次参会的民营企业达到6成,商务部发文举办内外贸企业对接洽谈会……..
本次广交会上推出的若干措施,或许将在其历史上留下关键的一笔。
虽然新出版的世界银行报告,已经将高速成长二十多年的中国确定为中等收入国家,但只要走进中国的都市底层和偏僻乡村,我们仍可以看到广泛的匮乏现状,而且从中看到增长的巨大空间。与发达国家比起来,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还有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在这个庞大的经济体里面,仍然有大量的关系需要理顺。从小汽车到淋浴喷头,我们并不缺乏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逻辑理由。
世界不像昨天跑得那样快,是让我们失去了机会,还是从另一重意义上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
关键在改革决心
广交会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现今面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进出口贸易大幅度下降的形势下,必须改变其运作的模式和功能,让广交会进一步成为内外贸对接促进内需扩大的交易平台。
三个理由
广交会的展品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花了三十年的时间建立起来“世界工厂”的实力,现在能救出口加工企业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的国内市场、内贸和内需的扩大。
1、中国的出口加工企业已经能生产全世界所有零售业态和所有品类和价格档次的商品。国际金融危机为中国出口加工企业创造了转型国内市场的现实机会;
2、中国出口加工企业具备了适应经济危机市场条件下国内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能力,能生产出以低价为特征的高性价比的消费品。中国的出口加工企业生产设计能力已能适应中国消费者商品结构性提高的需求;
3、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上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以上的国家来说,提高出口加工企业的开工率和转型国内市场的成功率,是保持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从而保持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条件。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