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鞋品牌一炮红 幻想还是梦想?
厚街鞋商徐建华有个品牌梦。“如果说东莞现在还没有一个做自主品牌鞋子成功的,我想是老天注定要我做第一个。”做成品鞋不到一年,资产不多的他想要一炮打响,却又不知从何下手。
他借助南方都市报东莞民间智库的平台广发“英雄帖”。30多位来自各行业的民间高手给徐建华当起了参谋。有人认为可以一炮打响,有人则认为不现实,交锋激烈。
不服气品牌赚几百代工赚几块
“那些品牌鞋一双就赚几百几十,我们代工一双却只赚个几块几毛。现在环境一差,就只有亏本了。”东莞美格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华,一开场就抛出了自己做品牌的初衷。更让他郁闷的是,都是自己公司生产的鞋子,贴上一些知名品牌的标识,几千块钱一双都有人买,而贴自己的牌子几百块都无人问津。他意识到了品牌的魅力。
徐建华去国内很多知名鞋企考察过,发现别人并非有一流的鞋材、一流的设计,可名字却很响亮。“我一开始想是不是品质、服务、管理做好了,就能成功?后来我反复思考觉得不可能,厚街虎门做品牌的很多,技术好的更是一大把,为什么就一直做不起来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很困惑温州东莞差别怎那么大?
“为什么温州鞋业技术、根基都不及东莞,但却有那么多知名品牌?为什么同在东莞,虎门服装品牌响亮,厚街却没有叫得响的鞋业品牌?”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执行副总张鸿接过徐建华的疑惑,抛出了另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张鸿借用了龙永图的一句话:“东莞鞋企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因为以前企业能接到很多加工订单,过得很潇洒,没有想到要去做品牌。相反,上世纪90年代,温州鞋企由于技术没东莞的好,接不到订单,只得开始慢慢打造自己的品牌。
在同样的文化下,厚街鞋业为何不及虎门服装呢?张鸿说,很多服装品牌都是依托富民服装城这个平台建起来的,以纯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建议东莞鞋业也应该抱团,建立一个平台,然后对整个东莞鞋业进行包装,为东莞鞋企打造品牌提供温床。
厚街杰生鞋材有限公司老板张声中也说,现在东莞鞋业是各自为政,太分散了,应该打造一条鞋业街或一个鞋业中心,等大环境建立起来后,品牌自然应运而生。
惹争议多快好省打品牌遭“炮轰”
徐建华介绍基本情况后,参与沙龙的30多位人士纷纷发言献策,争抢发言机会,现场交锋活跃。往往是一人刚把别人的话打断,等自己表达完观点,正欲拓展开来时,又被另一人打断。为了争得发言机会,现场不少人士都站起身来,高声发表言论。
徐建华想把品牌一炮打响,“第一年可以平本,第二年可以赚钱”,但他又表示没有、也不敢用大把的钱来运营品牌。这一想法遭到很多人的“炮轰”,大家认为他在资金流不充足的情况下,无异于异想天开。
“徐总,你现在要做的是个人的升级与转型。”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经理文海斌对徐建华说。他认为徐建华的思想还停留在生产制造上,没有转到品牌运营上来,应该实现从“生产制造商”到“品牌运营商”的转变。
现场激辩
怎么找到自己的品牌消费群?
●拿产品到市场上去试,了解消费者口味
●在鞋业市场开一个档口,并分析整个市场哪些产品出货多
●从“制造生产商”转为“品牌运营商”
●要选一个适应大众的品牌名称
徐建华打算做“舍利来”品牌女鞋,如何才能找到消费者?这是令徐建华头痛的问题。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