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我的服装听我的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侧记
1993年,第一届CHIC举办之时,相信谁也没有想到今天的CHIC能成为如此盛大的服装界“百老汇”。在一次次参展之后,品牌呈现给专业观众的已不仅是一个静态展示厅,而是一种态度:我的服装听我的。
参加过国外成衣展的专业人士应该有感触,国外的成衣展会很商务化,没有设计夸张的展台,没有超大面积的展位,没有概念化的空间布景……而这些却都可以在中国,在CHIC上实现。
往届男装馆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有些千篇一律,而本届CHIC的创意实在令人惊艳:走近七匹狼的街景展位,很自然地让人驻足,街边小憩的同时,不禁会升起对这个品牌今年说什么故事的好奇心;依文的展馆内找不到一件衣服,却依然挤满了观众,他们都是来听品牌故事的。不仅观众在津津乐道,品牌之间也在互相点评。
女装馆更是争奇斗妍。“阳光一番”的高性价比亮相引得代理商之间也在纷纷议论;拥有比较成熟市场的女装品牌ASK却另有心思,展位扩展了童装区域,自然令成衣代理意向者有了新想法;广州品牌“谜底”搭出了白色宫殿般的展位,进入其中即有了童话般的感觉。
金融危机的话题被记者一再抛给被访品牌的代表,但是在CHIC2009的展馆里,能听到的都是品牌信心满满的回答。他们不会回避这些敏感的话题,而是很庆幸得到此次参展的效果,比如促进品牌之间的交流,了解消费群体的心理等等。
对于CHIC2009的参展品牌来说,其参展目的更加趋向个性化,原始的招商不再是首要目标。取而代之的是希望引起商业机构的重视,商场的服装部和招商部是受到品牌特别接待的人群。这样的改变不但说明了品牌对商业形式的信赖,也说明了商场消费仍旧是国内的服装消费习惯的主流。
就整体的参展品牌而言,他们普遍有意识地进入了“引导消费”的阶段,而不是前几年的“适应消费”期。此次参展品牌的定位相对准确,展位上能尽量展现品牌的独特风格,大有“我的服装听我的”的自信。
展会细节服务,仍旧是此次展会需要加强之处。场内活动的邀请函在有些窗口能兑现门票,有些则不能兑现,部分工作人员的指向较为模糊、生疏。在如此大场地的展馆,指向错误往往会耽误十几分钟的时间,因此,对于赶时间的人可能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此外,专业观众的免费班车组织也有待加强,闭馆之时往往是观众最集中的时候,但班车的调配与协调需要更加人性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