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鞋企业的发展之路(二)
儿童足下有黄金国产童鞋品牌有待提升
温州很多制鞋企业存在观念上的误区,认为童鞋产品投入大、收益不大从而就此放弃,却没有想到这其实是与客户建立良好长期合作关系的开端,也是树立自己品牌和口碑的重要途径。有了信誉和品质的保证必将会赢得更多的顾客,也可能由此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合作初期交一点学费、吃一点“亏”又何妨?过于计较眼前得失就意味着失去更大的市场。对于并非专业生产童鞋的企业来说,产品的多元化与专业化并不矛盾,生产成人鞋为主的企业也并非不能做好童鞋,关键看企业如何去理解和把握这之间的平衡点。鞋业外贸,包括童鞋在内实际上是企业检视自身实力、体现自身魅力的很好的机会。它不仅让企业认识和改进自己的不足,进而缩小差距,也由此带动上游相关产品品质的提升,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产业升级。
温州鞋企目前以低价位战略取胜的占大多数。时尚性与个性化缺乏是通病。温州童鞋相对来说处在绝对以低成本扩张的阶段。童鞋不仅未形成规模,更无法奢谈个性品牌。若能抓住机会,取长补短、去粗取精,致力于这一领域的开拓,假以时日,温州鞋又将多出一块纵横市场的金字招牌。
童鞋企业环保任重而道远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对鞋子开始追求更高的层面。仅仅舒适漂亮还不行,一定还要环保健康。而且随着独身子女的增多,家长们对童鞋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但据日前国家工商局对全国多个地区的鞋类样品进行质量监测的结果显示,我国一些地区的鞋类质量合格率较低。其中,武汉市场鞋类有5成产品不合格,温州市场童鞋合格率仅3成,还有4种童鞋被列入“黑名单”通报处罚。在出口方面,欧盟一再设置鞋类产品技术壁垒,让我国很多达不到环保标准的出口鞋企,纷纷倒在“绿色壁垒”之下。
另外,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上周末宣布,备受关注的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近日开始生效。新法案对儿童用品中的铅含量和邻苯二甲酸酯提出更严厉的限量要求,并增加了强制性追溯标签要求。因美国进口的童鞋中约80%左右是中国制造,所以该法案的实施对中国童鞋出口提出了新挑战。
童鞋出口美国将面临更高安全标准
相关媒体记者从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获悉,近日,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正式开始生效。尽管此项法案是针对所有进口和在美国销售的儿童用品,但就童鞋而言,美国进口的童鞋中约8成左右是中国制造的,该法案的颁布实施对中国童鞋出口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法案主要在四方面提出了改进:对儿童用品中的铅含量和邻苯二甲酸酯的限量要求;强制由经认可的第三方检测和认证;强制性追溯标签要求;加重违规处罚力度。
根据法案,儿童用品涂料中铅的限值变化将缩小近十倍,从目前的0。06%降低至0。009%;永久性禁止儿童用品中含有超过0。1%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及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三种物质。
此外,某些儿童用品须接受经过授权的第三方检测和认证。出口货物须随附每批适用证书,并发送证书副本至任何接收该用品的经销商或零售商;每本证书至少须包括产品制造、测试的日期和地址、检测机构联络资料等信息。商会有关人士表示,以上强制措施必然增加出口成本,使出口手续更加繁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