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企:资源整合 产业升级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细则正在陆续出台,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在已经出台的规划中,“兼并”“重组”这两个并不陌生的字眼,开始频频被提上议程。事实上,泉州一些中小企业也面临严重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情况,中小企业要走出困境,地区产业要实现整体升级,并购重组也许将成为一种快速又有效的方式。
并购重组频现
日前,福建新协志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泉州福邦轻工有限公司MD二次鞋底生产项目,这已是新协志在并购市场上的第二次出手,早在2007年,新协志就出手收购了成品鞋品牌阿迪王,随着这次并购,新协志的产业链得以再次延伸。
实际上,泉州企业间并购与被并购的案例一直在上演。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对全市81家企业集团的调查显示,2007年泉州市有13家企业集团实施企业兼并重组,占16%。
金融危机降低并购成本
金融危机下,很多企业都停止原本的扩张计划进入“过冬”状态,对一向经营健康,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可以较低价格接手竞争生产设备和项目,规模扩张和行业收购则是今年的“主题”。
谈及对福邦轻工MD二次鞋底生产项目的收购,新协志总经理苏明烽称,如果自己投资二次MD鞋底需要耗费巨额资金和人力,而且回报期长,这时,已经相对成熟的福邦MD二次鞋底生产项目便纳入了新协志的视野。从福邦公司来看,MD二次鞋底生产项目规模占福邦整个企业生产规模的2/5,由于支出偏高,而且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投入产出之间难以成正比,也有意出售。一个愿买,一个愿卖,两家企业很快就达成了意识。这样既实现了产能的有效利用,又避免了重复建设。
并购其实是一个实现双赢的过程。企业通过并购、相互参股行为,为企业寻找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实现快速扩张、做大做强的有力途径;而对于被并购的企业来说,其实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是企业重生、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方式。
金融危机使得并购成本大大降低,借着一些国外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时机,泉企也踏上了海外并购之路。据市外经局透露,去年多达数百家泉企到境外投资。业内人士分析称,泉州不少企业具备了良好的品牌实力,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泉州企业可以把握价格低廉的机会,适时地进行海外并购。
并购绘就产业升级蓝图
匹克集团这段时间正在忙着对上游超纤生产供应商进行整合,从现在的10多家供应商中,筛选出3家企业作为自己的深度战略合作伙伴。这个整合机会对匹克来说来之不易,这些上游的优质供应商资源平时大多被耐克和阿迪达斯垄断,国内企业想与之合作的机会十分渺茫。而契机就是正在涉及全球的这场金融危机,随着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这些上游供应商的订单随之大幅减少,给国内企业一个切入的时机。据了解,在整合超纤供应商之后,匹克将借着这个时机,对鞋面、鞋底等供应商进行整合,以此形成以匹克为中心的高效产业链。
产业链整合
在国外消费需求下降、订单减少的情况下,纵向并购将给泉州产业链发展带来新的局面。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介绍,泉州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但星罗棋布的制造工厂让同一生产环节内的同质化竞争更为剧烈,如果行业龙头企业能够对产业链内企业进行纵向整合,不仅对自身剥离生产环节,主攻研发、销售有所帮助,还能进一步掌握产业链优势,提高本企业甚至整个产业抗风险能力。金融危机实际上为产为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契机,产为结构不合理、缺少竞争优势的企业将被迫出局,而强势企业将变得越来越强大,未来,泉州企业间可能会掀起一股并购重组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