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出口越难,越要注重打品牌
市场分化,西方不亮东方亮
5月7日,第105届广交会正式落下帷幕。
国际金融危机重压下,本届广交会遭遇到很多困难,采购商到会人数、出口成交额均出现一定幅度的收缩。同上届相比,本届广交会共有209个国家和地区的165436位境外采购商到会,下降5.2%;出口成交额为262.3亿美元,减幅为16.9%。其中广交会成交主打产品机电、轻工、纺织服装等成交额普遍下降。
但记者同时发现,广交会上仍然亮点闪耀。在一片降声中,医疗器材及其耗材成交2.2亿美元,增长34.7%。
据了解,本届广交会医保展区共有参展企业504家。参展企业普遍反映,客商到会比较踊跃,部分摊位还出现了客户排队的现象。据介绍,医疗器材及其耗材交易活跃有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近年来,国内中医药企业为走向国际市场长期努力的结果。
本届广交会机电产品降幅较大,比上届减少19.5%。但“格力”电器出口成交仍然达到1.2亿美元。据了解,一些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采用高新技术的产品在广交会上表现活跃,逆市增长。
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传统市场成交萎缩,但在开拓一些新兴市场方面中国企业仍然可圈可点,阿根廷、印度、东盟分别成交3.8亿美元、7.7亿美元、19.3亿美元,分别增长10.2%、6.2%和7.1%。
内外对接,拓展市场新空间
首次正式“试水”内贸,安排国内采购商与出口企业对接,是第105届广交会的一大亮点。
5月6日上午10时,本届广交会第二场内销对接洽谈会正式拉开帷幕。“收获很大。”武汉中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当天中午12时30分,已有15家参展企业向他们表达了合作意向。
“今年的外贸订单流失了1/3。”宁波旷世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吉元介绍,开拓国内市场是企业应对危机的重要途径。公司已成立内贸部,明年,公司还会设立内销专卖店。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文仲亮介绍,首次设立的内外贸对接效果明显。两次洽谈会上,200多家国内大型商场、大型连锁超市、批发代理商等内地采购商,与来自内地和香港的700多家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实现了对接。单是广交会第二期期间举办的首次洽谈会,就促成签约交易额4.66亿元,5家零售企业和10家参展企业达成了进场设专柜的协议。
据记者了解,国内市场许多与外贸天壤之别的潜规则,使不少企业在转内销面前望而却步。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说,希望通过国际通行的区域代理、品类管理等经营方式及规则,为出口商品进入内销渠道提供便利。同时,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要充分发挥多年来积累的外销经验和经营技巧,“两条腿走路”,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队伍建设,将内地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