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风难阻市场寒流 纺织品服装出口仍难言转机
新华网广州5月7日电(记者王攀、肖思思、陈先锋)在第105届广交会上,纺织服装行业的成交状况备受关注。来自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和商会、主要省份主管部门的意见都普遍认为,种种信息显示,尽管频吹政策暖风,但受限于国际市场尚未“触底”,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难言转机。
政策暖风仍难阻市场寒流
在交易会上,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此前国家政策面频吹暖风,对广大纺织企业渡过难关起到了很重要的扶持作用。
“国家连续提高纺织品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出口企业的产品议价能力。”广州市中之豪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志勇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有意见认为出口退税的利益部分归了外商,但从总体上看,有关措施对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确保已有的市场份额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尽管政策面暖风频吹,但全球市场持续萎缩的局面不改变,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出口形势就难言好转。
纺织服装龙头企业之一的上市公司江苏舜天副总经理曹小建说,从本届交易会的情况看,欧美客商下单意愿普遍不强,而且小单、短单居多。
“考虑到全球纺织品市场的分布特性,我国全年纺织品服装出口要想实现增长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也不排除圣诞节前市场转暖的可能。初步判断全年的出口额可能在正负5%之间波动,偏向于负增长。”他说。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宇介绍,今年纺织企业的订单不够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对200家大型纺织企业调查显示,这些企业上半年的订单均下降了。
“目前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在我国相关产业政策调整后,过去一段时间内因为国内外复杂因素影响而流失的大订单会回流。”王宇说。
“1%的退税”让企业“受伤”
在市场继续萎缩的同时,出口产品的单价也在下降。广州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时尚服饰分公司人士说,公司已将报价下调约15%,可是客户还是嫌贵,许多来自欧美客户提出减价一半的诉求,预期今年专门销往欧美市场的高质量毛衣生意很难做。
一些企业反映,由于市场萎缩,目前是相对中高端的梭织品需求减少,但较低廉的针织品需求量在增加。
在单价下降的同时,“1%的退税”成了众多纺织企业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所谓的“1%”,是指今年4月1日起再次调高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时,并没有如同一些企业此前预想的那样,从15%一步调到17%,而是调整为16%,留下了1%的小缺口。
然而,就是这1%的小缺口,却让不少纺织企业“受伤”。有市场人士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不少企业根据17%的退税幅度压缩了利润空间以争取订单,结果需要自己为外商“买单”。
“服装纺织行业的毛利率太低了。”王宇说,“出口退税的一半以上可以说都给了外商。”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