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鞋企转内销 非一日之功
资料图片
对于外销转内销的鞋企来说,最难迈过去的坎,恐怕是营销网络渠道建设问题。由于许多外销鞋企过去专做外单,对内销市场既不是很了解,又没有成熟的商业关系和营销网络渠道,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更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经营和积累新的商业关系。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波及全球的情况下,内销市场同样难以独善其身,只是市场相对比较平稳一些而已,但在销量和利润空间方面,已经出现了明显下滑。所以,专做内销的鞋企已经倍感压力,在内销市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下,大量外销企业转做内销,不可避免地会加剧内销鞋业市场的竞争态势。
对于后来者来说,由于各方面都不占优势,困难无疑会更大一些。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出产各种鞋超过100亿双,而内销不过30亿双。所以,内销市场尽管前景看好,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这个空间也是相对而言的。虽然有人拿欧美消费者每人年均鞋子消费量来计算,国内市场对鞋子的需求达到饱和后,会超过欧美市场的总和,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消费能力,在短期内不可能达到欧美水平。另一方面,即使国民的消费水平短期内达到了欧美水平,但国人在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需求更迫切一些,不可能把穿戴方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因此,内销鞋市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行业的现实需要,这也注定了许多外销鞋企由外转内的道路不会平坦。大量产能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消化掉,继而就会出现部分企业被淘汰出局,和行业新一轮的惨烈搏杀场面,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有进一步被压缩的可能。在现代商业社会,狭路相逢,勇者并不一定能胜出,只有真正的智者,才可能最终从这场大博弈中胜出。
有分析指出,这次危机,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欧美消费者借贷消费和过度消费的习惯,所以,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萎缩是一定的。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这次危机中,尽管所受损失不是最大的,但由于基础条件差,人们受到的损失是最重的,客观上也进一步抑制了他们的消费需求。经过这一次金融风暴,全球消费指数可能会持续走低。同时,就全球产业现状来看,其它不少发展中国家鞋业产业的兴起,肯定会蚕食中国鞋业的部分市场份额。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将会导致中国鞋业在一定时期内的阵痛,量的扩张走到尽头,质的提升才会到来。金融危机正是行业重新洗牌的契机,三五年后,中国鞋业新的格局定会轮廓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