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鞋企在产业升级中求发展
早在4年前,反倾销、技术壁垒等一系列贸易摩擦触碰莞企时,鼓励企业转变出口结构、拓展国内市场的声音开始发出。而当时莞企外销红火,全市出口年年创下新高,喊内销也仅仅停留在表面。
今非昔比,金融风暴导致国际需求市场萎缩,产能过剩,外销不好做了,此时内销被重新唤起。走国内市场开始成为企业自身或政府为企业解脱困境的有效途径。
习惯以集装箱为单位的单个产品加工生产,开始探索多样化产品开发、品牌包装、渠道搭建。莞企内销这条路走得顺吗?他们最大的希望和困难又是什么?政府为企业搭建的内销平台还需要怎样完善?
在这轮针对国内市场的竞争中,企业普遍表现出来的创品牌热情很高。
厚街镇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厚街外资企业4月内销金额为7.35亿元人民币,相比3月底4.38亿元内销额,增幅跃升67.8%。
显然,厚街外企内销飙升在东莞乃至全国来看还仅仅是个缩影。但可以说明的是,出口订单萎缩的情况下,内销确实是保增长的不二选择。
今年3月,亚洲最具规模的木制家具产销集团台升家具表示,将在今年全面进军国内家具市场,计划发展10个子品牌,在全国开设逾百个专卖店。据台升内部人士透露,台升今年高调进军国内市场也是受到外单严重萎缩的影响,初步估计外单同比将降近一半。
与人们事先猜测的台升内销志在抢夺顶级高端市场不同,台升集团战略布局里同时包括了一、二级市场。该公司销售总监俞锡达说:“现在家具依旧还是采用出口复进口的方式,但是省却了以前‘香港一日游’的麻烦,可直接进保税仓出来,这也大大节省了成本。此外,家具出口退税的调高以及进口零关税,为我们开展内销消化了不少成本压力。”
在海关支持下,目前东莞各口岸建设有“两仓合一”的保税物流中心,来料加工企业无需将货物出口至境外再进口内销,将“香港一日游”内销转变为“监管仓游”内销,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各种环节理顺,降低了外向型企业内销的成本,无论是之前的外销大鳄,还是一些为品牌默默代工的企业,他们自发转型做内销的冲动增强。而在这轮针对国内市场的竞争中,企业普遍表现出来的创品牌热情很高。
长安一名玩具港商告诉记者,尽管他们企业订单目前不佳,但是库存很少,现在尝试内销,他们最大的心愿是想让自己质量好的商品进到中国市场。价格低、代工不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初衷。
政府出面疏通渠道
目前,政府已经在生产前期和后期的流通领域,为企业内销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
市场变化促使企业自发转型尝试做内销,东莞政府鼓励和引导外向型企业走内销之路的热情,也是空前高涨。就在下月18日,一场外销企业博览会将在厚街镇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这是广东省首次专门针对外资企业做内销举行的专题博览会,与会的千家外企均免费参展。此次展会由省政府主办,规格很高。而东莞作为东道主更是希望借助这次机会,缓解外资企业订单萎缩的困局。
除了大型展会外,各种各样的采购对接会、莞货展销会、莞货北上等活动中,政府都发挥了其杠杆作用。目前,政府已经在生产前期和后期的流通领域,为企业内销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如在政府10亿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生产型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其中对于企业为开拓国内市场参加政府认可的国内展览会,按展位费、布展费给予50%的补助。而在商标注册方面,对于企业在国内注册产品商标,按实际支付的注册费用给予全额资助。
经营模式成最大挑战
内销直接针对的是消费终端,生产数量、时间都充满变数,习惯外销模式的企业一时间很难扭转过来。
毕竟内销市场不是一蹴而就。记者总结了三种类型的企业:一是提前转型,三四年前就试水国内市场,采取内外销两条腿走路的企业,当下的应变能力会自如很多;二是之前内销经验为零,如今不得不尝试内销,手生路不熟;三是长期从事某个部件的加工生产,无面向终端的成品,很难在国内自立销售渠道,面对内销显得无从入手。
同样以厚街为例,该镇外资企业有550家,目前展开内销业务的有63家,从事内销企业占该镇外企比例仅为11%。为什么参与内销的企业偏少?该镇外经贸办有关负责人坦言,除了内销政策上的放开和变通,企业自身做内销的能力也很关键,一些企业只有从事某个零部件加工的生产能力,没有直接面向终端的成品,这样做内销很困难。
此外,内外销经营模式的较大差别也成为企业转内销的重要挑战。大岭山台商谢先生告诉记者,外销针对国外的批发商或经销商,根据对方提供的样品进行生产,数量、交货日期都非常明确,可以将生产设备和时间最大化利用起来。但是内销直接针对的是消费终端,生产数量、时间都充满变数,习惯外销模式的企业一时间很难扭转过来。但当等到大家转变过来时,内销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了。
“对于转内销的企业来说,他们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品牌运作,这当中涉及到包装、促销、渠道等整个系统工程,与外销的做法是天壤之别。”东莞名家具俱乐部执行秘书长王猎说。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