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品牌鞋渠道联姻还需“门当户对”?

        “名品进名店”目前不管从国家而言,还是从协会、企业角度而言,在当前的困难时期,让本土品牌企业能够进入国内名店,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但最终按下确认键的还是市场规律。

        “名品进名店”的品牌渠道联姻大戏持续挺进

        4月29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行业协会正式接洽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为遭遇出口下滑的皮革鞋服箱包企业迈进商场开拓内需市场搭桥牵线。这是继温州地方政府“名购中心”计划之后,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接到的第二纸“婚约”。

      可以预料的是,在外销转内需的贸易新语境下,名品名店的厂商对接、联姻热此后将不断在更多领域、更多行业被延伸和传导。

      对此,专家指出,在对商场渠道的简单抱怨和急切热盼之后,本土民族品牌急需厘清的仍是如何定位的问题。“‘门当户对’是国内品牌进入一线商场的前提条件,本土企业品牌一定要与商场定位吻合,名品进名店才能有实质性效果。”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万文英说。

      国产本土品牌

      外“患”内“忧”

      “一直以来,百货商场被誉为是高端品牌的聚集地,成为了消费的主流。但在现实中,当我们走进百货商场时,摆在柜台上更多的则是国外品牌,本土品牌只能徘徊门外。”

      出口下滑,大量瞄准国际市场的中国制造商品“掉头”内需市场正变得迫切。产业外向依存度非常高的皮革行业首当其冲。

      4月29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联合在北京召开“中国皮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暨真皮标志15周年发布会”,发布2008年及2009年1-2月皮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并向社会高调推荐新一届的“真皮标志排头品牌”。

      这已被企业界和媒体期待许久。两天前,来自全国各地方皮革协会、商会的相关负责人已来到北京,却被拉进一个“闭门会议”。因为他们带来的是2008年及2009年1-2月各地皮革行业进出口数量、金额、利润的数据,订单、利润增加还是减少,增加或减少的幅度,企业倒闭数量、停产数量、半停产数量,企业裁员数量等一些关乎全国皮革行业真实生存状况的调研数据。

      “皮革行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4月29日,在汇总各地调研情况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世成终于在发布会上正式透露,今年1-2月中国皮革、毛皮及其制品行业出口额出现十年来的首次下降。

      出口的首度下滑对于皮革鞋服箱包业的外销压力显而易见。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指出,“皮革产业外贸依存度非常高,最高的时候,60%产值是出口,现在出口却只占到产值的35%—36%左右。你想想少了多少?”  

      这却仅仅是个开头。张淑华据各地方协会的信息,及中国皮革协会年前在全国产业集群调研的汇总形成的判断是:“今年整个一年甚至到2010年,(皮革行业)都会很困难。”

      中国皮革协会的判断获得企业界的认同。全球知名的皮革企业皇冠企业集团董事长江永雄说,今年初国内企业感觉到的部分订单回暖实质是行业对于欧美国家订单库存消化完毕产生的“错感”。在江永雄看来,行业短期回到2008年前的水平,基本不大可能。

      两年的困难预期下,转型、突围成为全行业共同着力的“关键词”。由外转内、将更多精力付诸深耕国内市场是眼前诸多企业所认为的不错的想法。这不仅能帮助企业解决库存消化的难题,长远而言更是中国制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

      中国皮革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苏超英透露,目前,鞋企倒闭情况大多集中在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小企业,主要是完全以外销为主的小企业,而“有规模、有品牌的企业,没有一家倒闭,反而有一些生存得还挺好。”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生存状态恰恰凸显品牌突围的重要。张淑华在发布会上强调,“今后,只有强化以真皮标志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建设,才有可能引导皮革行业突出困难重围。”

      但,国内市场却不比外销来得轻松,尤其是有着长达十年布局优势、网络优势、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优势的百货业渠道,更像是国产制造品牌一块“难以撬动的石头”。

      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对此就“印象深刻”,在最近举行的“新形势下皮革行业的突破与发展”的高峰论坛上他说,“一直以来,百货商场被誉为是高端品牌的聚集地,成为了消费的主流。但在现实中,当我们走进百货商场时,摆在柜台上更多的则是国外品牌,本土品牌只能徘徊门外。”王振滔从王府井百货、大商集团的老总处了解到的情况是,洋品牌鞋占这些商场鞋类产品的70%多,而国产本土品牌只到20%多。

        为此,这个卖鞋出身的“中国鞋业大王”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们本土品牌本身存在着问题?”

      但王振滔并未找到答案。“从目前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国产本土品牌已具备一定的实力,比如很多国际品牌都在中国生产,奥康则早在2003年就为国际品牌生产及营销,去年又与意大利万利威德品牌合作,负责研发、生产及代理全球营销工作,包括万利威德,我们国内运作的两个意大利品牌都成功进入了燕莎等一线商场,但奥康却很遗憾一直没有进入燕莎。”

      百货商场对接

      本土品牌“脱节”

      当前国内民族品牌普遍缺乏的是传统的道德观,素以牺牲产品质量追求利润,“短平快”、急功近利式的发展几乎是普遍状况,而这恰恰与名店的理念诉求相去甚远。  

      王振滔的困惑其实是整个国内本土品牌的“内忧”缩影。

      比如中国皮革协会历时15年推荐的“真皮标志”,目前已经覆盖全国489家企业的525个品牌,真皮标志制鞋企业在国内鞋类市场占有率达20%,真皮标志皮衣企业占全国皮革服装及合成革服装的18%,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产品产量占全国制革总产量的12.5%。这些本土品牌企业无疑是国内企业的排头品牌,但张淑华却坦言,目前像北京百货大楼这一类中档商场,采购售卖的皮革产品基本就是真皮标志产品。“但高档商场有一个潜规则,表面上他不敢说我们不要国内品牌,但是我们知道国内品牌他们不接受。”

        而实际上,“名品进名店”不单是本土品牌企业的“单相思”,对于百货业而言,也有着合作的需求。

        楚修齐向中国商报介绍,受外部消费需求波动的影响,国内百货零售市场尽管基本面保持没变,但零售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已是不争事实,经营高端的奢侈品百货业尤其受到冲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百货商场需要不断调整经营结构、商品结构,引进更多质优价廉的品牌,以适应市场变化、贴近消费需求。

[1] [2] 
  • 相关阅读
    1. 品牌们终于对「数字化」出重拳了?
      铸品牌 造精品|浙江东部高端缝制装备产业园2020年战略经销…
      ​​见证品牌力量 | IMB海外市场实现稳定增长
      越南鞋类出口在许多市场急剧下降
      品牌打下的江山,如果没有产品的支撑,终将是徒有虚名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