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小企业仍然“差钱”

      尽管今年前4个月,中国新增信贷“井喷”至5.17万亿,但是从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分析看来,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依然没有摆脱融资难的困境。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他们在融资路上前进的步伐?对此,记者采访了专门与中小企业打交道并且致力于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中小企业协会投融资服务中心主任刘永利。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刘永利:从1季度公布的数据来看,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已经完成今年5万亿元贷款目标的90%以上,也超过了往年全年的贷款总额。值得警惕的是,信贷投放并没有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现状,大银行依然不青睐中小企业。今年3月份,非国有企业贷款仅占25%,显示了中小企业的信贷缺口十分严重。调研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目前在各级政府、银行和一些金融的中介组织,仍然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上并不是很积极。

      举个例子,今年3月份,全国工商联、银监会和央行等6个部门组织的调查小组到重庆去调研,落实中小企业新增信贷规模的现状。这次调研的数据,跟央行公布的数据差距很大。在调研之前,银监会和央行对外公布,今年中小企业新增的贷款额度已经占到信贷比例的一半。但是通过调研发现,仅工商银行重庆分行显示的数据,重庆工商银行中小企业的存数量1306家,总共贷款164亿元,其中小企业只有232家,拿到12.4亿的贷款,小企业贷款的额度不到10%。

      从道理上来说,重庆这个地方比较特殊,金融中介机构很多,小额贷款公司超过50家,应该能更为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却没有。

      记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刘永利:银行的根本现状没有改变。银行一直是从中小企业中筛选符合其风控标准的企业,而这部分企业从严格意义上讲规模通常并不小,最次级别也能达到创业板标准,并且这部分企业通常是不缺钱的。银行为了完成贷款任务,一般会采取实行基础利率甚至下浮利率的方式吸引这部分客户进行贷款。

      此外,银行目前尚未摆脱抵押、质押贷款的根本模式。目前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能够抵押和质押担保贷款的东西基本上都已经用完了,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再怎么推动,在评审标准和风控体系未作改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难就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国家去年出台了一项政策,允许企业出让股权作为抵押融资的条件,但是从银行方面来看政策明显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这也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银行方面普遍觉得风险控制上难度较大,企业方面则认为这是万不得已时才会采取的方法。

      记者:您认为中小企业目前最实际的困难在何处?

      刘永利:中小企业从诞生开始,首先就面临着资金问题。缺乏资本金和流动资金,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常常是造成中小企业做不大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最实际的困难就在于缺乏资金和人才。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所有企业的成长历程都脱离不开四个环节———资金、人才、技术和市场。这四个要素就好像是汽车的四个车轮,可是70%的中小企业“左前轮”都是亏气的,而这恰好是掌握方向的那个轮子。“不差钱”的是赵本山,中小企业大多确实是“差钱”。甚至包括部分大企业都“差钱”,只是它们有其它的融资渠道可以缓解在资金方面的困难。

[1] [2] 
  • 相关阅读
    1. 协会调研宁波、东阳、吴江三地零部件骨干企业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常州智谷获评天宁经济开发区三新经济“三星企业”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中日智能制造理念存差异 中小企业商机凸显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