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洲国际:向技改要效益
去年底金融危机开始向外向型纺织企业蔓延,贴牌加工企业遭受重创,但是国内最大的纺织服装制造企业宁波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劳动密集型服装代加工企业的典型代表,其2008年销售增长32%、利润增长70%、税收增长53%,丝毫没有受到危机影响。今年一季度在全国纺织业两位数下滑的态势下,申洲国际的销售、利润和税收收入均保持30%左右的增速。其为耐克等国际运动衣品牌的订单生产已经排至明年秋冬季,企业满负荷运转,2009年全世界最大的印染工厂要投产,还将招收员工4000多名。
宁波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纺织制造企业,80%的产品出口海外,90%的外销产品为国际品牌贴牌生产,是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运动品牌最主要的制造商之一。
大半利润投入技改投入高、收益也高
由于日元贬值,申洲集团到了1997年,账面利润虽然有3000万元,但是资产盈亏相抵还负债8000万元。在最困难的时候,马建荣顶住董事会的压力,坚决不分红,所有的利润都用来搞技改。当年花几千万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针织大圆机,来代替国内台车,又从上海引进几个重要的染色和织布的专家,技术改造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1998年和1999年连续两年销售和利润都以30%的速度增长。从那时起,申洲国际尝到了技术改造的甜头,一发不可收拾。2000年以前所有利润的90%都投入技改,企业在香港上市之前每年也是60%至70%的利润不能分红用于技改,2005年上市以后,已经是一个年利润四亿元的大型企业,每年仍然50%的利润用于技改,仅最近五年用于引进设备、技术改造的投入就高达20多亿元。
每年将企业绝大部分沉淀下来的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技术改造,企业也顶着巨大的风险,有几次挣扎在生死边缘。1998年马建荣投入280万美元,几乎一年的利润购置了意大利生产的拉毛机。机器引进后,由于客户对申洲国际生产这种新型面料信心不足,没有人下订单,机器两年空置,巨额资金变成一堆废铁,企业面临倒闭。但是经过两年的市场开拓,这种新型拉毛面料成为公司最大的主打产品,客户一个订单就是一千万件,订单来不及生产,2000年公司不得不花20万美元从意大利紧急空运38吨的设备到宁波。至今这种产品还占公司年销售的20%左右。
据了解,目前申洲国际从事与科研相关的人员有上千人,公司建成一流的面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每年面料新产品开发能力达1000个以上;公司已经建成国际上装备与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针织、染整、印绣花和成衣生产基地,所有工艺及设备都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5亿元的利润一大半是这样“抠”出来的
马建荣算了一本节能降耗、压缩管理成本的细账:企业2008年5个亿的利润,一大半是从工业化精耕细作中“抠”出来的效益。
蒸气价格去年从每吨118元窜到260元,企业一年要多花8000万元,通过工艺改进,节约30%的蒸气,仅这一项一年就省下了2000多万元。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