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必然
一.形势发展逼人
我国加入WTO后,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同在。依据我国纺织原材料资源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以及我国纺织服装业具有的规模和基础,它仍将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但对原料资源和劳动力的依赖,仍然是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日前,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2002年贸易与发展报告》中称:"中国作为WTO成员参与全球化竞争,低工资不是成为赢家的最大优势。如果考虑到生产率差异,偏重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中国在出口方面的低工资优势就不太明显了"。
当今贸易全球化发展,全世界的纺织服装企业生产和供应都处在同一产业链中竞争。由于时尚流行的周期变化越来越短,纺织服装行业面临个性化、小批量、短周期、快交货、零库存的敏捷制造时期,对信息的收集、交流、反应和决策应对快速将成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急需增强开发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管理水平。目前世界成衣订单交货期已缩短到60天之内,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激烈。"在这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时不我待,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另方面据国际数据公司(lDC)预测,2002年全球B2B电子商务贸易额将增长78%,达到9160亿美元。2005年世界各公司用电子商务贸易和服务业贸易额有望达到4.3万亿美元,占国际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30%。国际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迫使我们企业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曲为离
二.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提高,有不少企业针对自身的特点和基础条件开始实施信息化工程,有的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如黑龙江龙涤集团一期投资650万元建信息网格系统,仅从内部管理科学化方面,当年就节约2500万元,第二年节约4500万元。该公司网络管理最大权威是管理透明、规范、高效。又如广东益达纺织公司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以后,产品开发周期由原30天降至15天。市场反馈周期由30天降至7天,色织布生产周期由60天减少到25天,准期交货率提高到98%,用户满意程度提高到98%,库存降低30%,A级布率由94%提高到97.5%,效果非常明显。经纬纺机公司以ERP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地实现了企业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三统一。占企业销售额95%以上的主机产品全部纳人主系统运行,产品生产周期压缩1/3,降低在制品流动资金50%以上,产品改装时间缩短30%。CAD/CAPP/CAM初步集成,予计提高工效5倍左右。
但现状不容乐观,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01年对1000多家纺织企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由于企业一些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缺乏深刻认识,资金投人严重不足,据调查分析,目前纺织企业每年在信息化方面的平均投人仅占其销售收人的O.1%左右,投人最多的企业也只占2%,最少的还不到0.01%。而发达国家大企业信息化的投人占总资产的比例多为8%一10%。由此我们企业的差距是显然的。同时,据调查。IT人员占被访企业员工的比例不足1%,企业信息化人员十分匮乏,也缺乏对在职员工的信息化培训。
调查还显示,基础管理软件的应用在纺织企业中已有一定基础,但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单项应用水平。其中约80%的企业使用了财务管理软件,15%的企业采用了办公自动化(0A)软件,30%的企业使用了人事管理软件,13%、17%和10%的企业应用了客户管理、进销存管理和外贸管理软件。调查结果表明,有相当多的企业已不同程度地实施了信息化建设,有的属于初级阶段,有的已具备相当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管理和经济效益。目前在纺织服装行业中已有一批大型及优势企业已开始实施ERP系统建设,并取得了较好效益。作为传统制造业的纺织行业的专业网站建设同其它行业相比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是显然的,欧美发达国家多数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基本完成了信息化改造,它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泛获取国际市场信息,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和水平,继续保持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