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OEM代工鞋企两条腿走路
金融危机下又遭遇技术壁垒
受金融危机影响,以欧美为主要订单来源的我国鞋业受到明显冲击。以杭州地区为例,今年一季度,杭州地区鞋类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出口批次2960批,同比下降8.19%;出口数量952.82万双,同比下降51.01%;出口金额5462.73万美元,同比下降0.08%。
与此同时,记者从检验检疫部门了解到,欧盟对进口鞋类要求却越来越严格,一些国家还相继提高技术标准。杭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人士介绍,虽然目前鞋类贸易出口下降明显,但国外客商对鞋类的质量安全要求并没有放松,鞋类安全卫生检测项目不减反增。除国家局规定检测项目外,一季度有欧盟客商相继提出对出口鞋类产品需检测六价铬、甲醛、农药杀虫剂、PH值等。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不久前,杭州一家鞋业公司一批发往法国的工艺鞋遭遇退货,被要求重新包装。欧洲客户的理由是,环保标准提高了。以前鞋盒中放的干燥剂,现在不能放了,必须用防霉片代替。“一包干燥剂三分五厘钱,一片防霉片三角六分钱,成本相差10倍。”一个小小的环保“门槛”,就让这笔10多万双鞋的订单多耗费了三万多元。
金融危机下又遭遇技术壁垒,一批OEM(贴牌生产)企业在挣扎中迈向了拓展自主品牌的艰难之路;品牌企业则跃跃欲试地展开了决胜市场的鏖战。
OEM企业,毁灭亦或重生?这是一个问题。
逆势扩张:自主品牌趁机强势发力
分析认为,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欧美经济增长下滑,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以欧美为主要订单来源的我国鞋业受到明显冲击,外贸鞋企处境日益艰难。
“上万家企业、年出口量超过70亿双的中国制鞋业,一般都是采取代理商制或贴牌生产。”业内人士介绍,这种低端生产的廉价鞋类制品往往集中出现在欧洲各国的贫民区,对生产高档鞋类制品的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制造商并不构成直接威胁。媒体公开报道显示,我国最大的外贸鞋出口基地之一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从事贴牌生产的鞋企陷入困境,生存艰难。
记者注意到,在许多鞋企面临困难之时,国内另外一些注重品牌的企业却在逆势扩张。安踏公司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截至去年底,该公司营业额增长54.8%至人民币46.3亿元,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其2008年的利润仍增长66.4%,达8.948亿元人民币。
“以前很多体育资源被一些国际大体育用品品牌占有,而现在的金融危机对这些大体育品牌的冲击很大。比如原来安踏在网球方面做的相对比较少,现在国外大品牌占有的资源减少了,正是我们扩张的好机会。”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很多品牌都是在萧条时代创立的。”品牌战略学家李光斗如此分析,“萧条时期反而会给品牌提供更有利的市场机会,就好比在黑暗中划亮一根火柴,他会比白天里点燃的一根蜡烛更明亮!”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