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鞋企要打通“情商链条”
由于受开发设计能力的制约,东莞的内销鞋还是以外销鞋的流行趋势为主
资深鞋类品牌管理专家。在台湾曾担任过著名的鞋类连锁店“G3”和“帅靓”的品牌CEO。来大陆后担任过“哈森皮鞋”、“木林森”、“美国骆驼”、“成龙”和“阿兰德隆”的品牌CEO。许福荣先生还是台湾生产力的总经理,该机构主要关注企业生产流程改造和品质管理。
核心观点
◆大家都说东莞鞋的制造能力强,但很大程度上还是以OEM为主,再进一步是ODM,达到OBM(品牌制造商)和OCM(通路制造商)的几乎没有。
◆内销对订单的反应速度很重要。一般接到订单要在15日内完成是行业标准,谁能把产品最快送到终端,谁就最有竞争力。
◆内销过程中,打折、商场抽成、库存等,每样都要剥掉企业的一层皮,投入非常大。
◆在生产厂家、代理商和终端三者之间,企业在短时间内还需要代理商的过渡,直接建终端可能并不是好办法。
◆品牌进入市场,一定要消费者、加盟商、百货公司主管和代理商这样四个人认可才有通路拓展的支撑点。
◆现在鞋业内销市场是买家市场,品牌竞争是“取代式”竞争。
◆东莞制造环节最强,可以把企业的设计研发团队移到市场终端去接单。
出口转内销 流行趋势跟不上
东莞日报:从外博会参展企业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多企业都反映内销中碰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难题。综合制鞋这个行业来看,您认为出口型企业转内销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问题?
许福荣:我想首先是开发设计的问题。大家都说东莞鞋的制造能力强,但很大程度上还是以OEM为主,再进一步是ODM,达到OBM(品牌制造商)和OCM(通路制造商)的几乎没有。这就造成我们东莞的内销鞋还是以外销鞋的流行趋势为主。再先进一点的,也就是参加米兰或法兰克福的展会后,综合一些趋势设计,而后从事内销鞋的研发设计。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其实流行本身就是一种阴谋?(狡黠地笑)因为卖家要用流行的卖点,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消费。而在这一点上,东莞的制鞋业明显不足,因为我们大多数的厂家在内销鞋的生产过程中,流行趋势是仿照国外的,生产的材料也大多是加工外销鞋的料件,所以得不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
外销如种菜 内销如种树
东莞日报:如果东莞的制鞋企业意识到了您说的开发设计问题,又能独立设计出符合内地市场潮流的鞋子时,产品的问题是不是就全部解决了?
许福荣:未必!设计完了,还要生产。做外销最大优势是量大,款式少,适合规模生产。比如,外销的生产过程中,多会采用LEAN(快速线),一般每个工人每天可以生产6到8双;而内销鞋的生产则完全不一样,因为订单的批量少款式多的特点,造成内销鞋的生产效率远达不到做外销的标准。一般每人每天只能生产3到5双。鞋业工人一般是以计件方式发放薪水,所以如果工厂还要保持同样的利润,势必降低工人奖金,这会严重挫伤工人生产的积极性。(耸肩,摊开双手表示无奈)
对比外销巨大的批量订单,横在企业面前的问题是,一个内销店面几百双,甚至几十双的订单,你做还是不做?怎么完善这种终端服务?
东莞日报:内销订单太小了,总不能逼着客户下大单。制造企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许福荣:内销订单小,批量多是事实,企业如果想内销,就一定要克服这一难题。我个人觉得企业可以把内销的生产同外销的生产分离开来。企业可以单独设立内销生产部门,将设计、财务和生产等部门分离出来。按照经验,做内销加工一般工人规模在450人以内是比较理想的,船小好掉头,规模不宜太大。
此外,内销对订单的反应速度很重要。一般接到订单要在15日内完成是行业标准,谁能把产品最快送到终端,谁就最有竞争力。但是如果企业在一个月内还不能完成内销的订单,我觉得还是不要搞内销的好。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