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鞋业出口又“亮”起来
今年4月份,温州外贸出口“气色”有所转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62亿美元,虽然同比减少9.4%,但低于浙江省平均降幅1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9.9%。其中外贸出口8.49亿美元,同比减少12.0%,低于浙江省平均降幅7.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9.7%。民营企业成为逐步走出困境的主力军。4月份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9.12亿美元,同比减少6.1%,环比增加10%。
回观头4个月,全市外贸进出口37.08亿美元,同比减少11.1%,低于浙江省平均降幅8.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0.29亿美元,同比减少11.8%,低于浙江省平均降幅6.3个百分点。
研发创新抢市场
记者走进拥有5000多名工人的温州巨一鞋业公司,一片繁忙景象扑面而来。但见一层层3000平方米的“巨无霸”车间宽敞明亮,台台机器开足马力,条条流水线高速运转,一排排望不到底的生产线上“挤”满了身穿荷绿色工作服的工人。这热火朝天的场面仿佛与外界金融“寒风”判若两个世界。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鞋类制造业大洗牌,巨一大量研发新产品、新款式抢占国际订单。为此,投入巨资将研发队伍扩大到200多人,调动公司在西班牙、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国的设计团队同步开发引领国际潮流的新产品、新款式,变过去以季为周期研发新产品为以周为周期滚动开发。每季推出新产品的研发量从过去的300个增加到500个。
记者了解到,今年头4个月,温州市鞋靴出口额7.59亿美元,同比下降0.41%,4月份出口1.78亿美元,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品牌开路夺商机
在远洋眼镜公司生产车间,记者同样看到工人们你追我赶的生产景象。董事长叶子建告诉记者,今年头4个月,实现出口额450万美元,同比增长80%,4月份达110万美元,环比增长30%。不仅本公司好起来了,温州整个眼镜业都转机明显。3月份出口总值近4000万美元,同比增长53.5%,环比增长率121%,4月份达5264万美元,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33.58%。
叶子建分析说,从行业看,主要靠打“品牌战”。金融危机大浪淘沙,靠低层次竞争的企业倒的倒、关的关,客观上“净化”了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信泰”、“远洋”、“泰恒”等一批注重品牌营造的龙头企业趁虚而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速提升质量和品质,以品牌开路夺市场。在品牌经济的拉动下,订单不减反增,附加值不降反升,一副眼镜的卖价比金融危机前平均提高了20%至30%,实现了产值和效益双增长。
“找米下锅”揽订单
2008年7月7日,香港贸易发展局举办的亚洲时装第一展——香港时装节隆重开幕。引人注目的是,展会掀起一股“温州时尚风”。温州市政府、市外经贸局、市服装商会联合组织温州服装团闪亮登展,22家企业、52个展位统一规划、集中布展,以整体形象联合展示“温州制造”,吸引了一批批蓝眼睛、高鼻子的目光。这是温州服装业应对金融危机,调整思路,改变以往靠主打传统的侨贸订单出口模式,首次“抱团”进军香港时装节,直通国际性展会向海外客商广揽订单。
温州市政府破例在展会举行声势颇大的“温州时尚”推介会,市长登台“吆喝”。这是温州市“政企联动”、“找米下锅”的一大战略举措。参展回来,众多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温州迪亚服饰公司董事长陈惠婷兴奋地说:香港展不亚于广交会。因尝到甜头,温州服装商会又于今年1月组织企业第二次“抱团”进军香港时装展,参展企业和展位增加一半,收获颇丰。目前又在积极张罗参加7月份的大展,在“邻里效应”的带动下,参展企业与展位比第一次增加1倍多。
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导致温州出口订单急剧下滑,往年的外贸大客户悄然“蒸发”,大单、长单一落千丈。为了扭转颓势,温州市政企一心,从“抱团取暖”到“抱团出击”,政府从人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广大企业“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类世界性商品展会,直接订揽小单、短单。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