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金融危机下对外贸易的土豆效应
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消费者变穷了,收入效应促使他们放弃消费高端产品而转向购买中低端产品(如土豆)。如果危机越严重,那么消费者就越偏好于购买或消费中低端产品。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土豆效应”。今年以来,尽管我国的出口贸易形势十分严峻,但也出现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于整体出口的新亮点。这说明,我国出口贸易中出现了明显的“土豆效应”,并对今年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与影响。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的形势下,我国的进出口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但在今年前五个月出口中也出现了一些亮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出口形势优于整体出口,且表现良好,这主要集中在玩具、家具、纺织、服装、制鞋和电子元器件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讨论了“土豆效应”。土豆是一种非常强的低档商品,当经济衰退时,消费者变穷了,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少买肉并多买土豆。危机越严重,“土豆效应”越明显,在经济学上将这一现象称为“土豆效应”,又称“土豆悖律”,是指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产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增加低成本产品的销售,此时,消费者的需求倾向于价格低廉的中低端产品而非高端产品。
今年以来,尽管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散去,但我国出口贸易中出现了明显的“土豆效应”。一方面,这表明我国出口产品仍然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强大的“中国制造”的韧性仍然不可摧毁;另一方面,也说明在严峻的外贸形势下,生产经营企业仍存在着很多商机。外贸企业如果能够顺势而为、灵活应对,完全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甚至还能做到逆势上扬。
据海关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前5个月进出口总值7635.9亿美元,同比下降24.7%。其中,出口4261.4%亿美元,同比下降21.8%;进口3373.5亿美元,同比下降28%。一般贸易进出口表现好于总体,降幅小于同期总体进出口降幅1.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26.8%,仍处于低谷。此外,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出口21.8%的总体降幅。其中5月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12.8%,明显好于出口总值26.4%的降幅。
具体而言,1至5月累计,在出口重点商品中,服装出口额同比下降8.1%,鞋类出口下降2.2%,明显低于整体出口额的降幅。其中,5月份服装出口额比上月增长0.5%,鞋类出口比上月增长3.7%。从5月份的数据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明显收窄。由此可见,今年外贸出口的“土豆效应”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透过这一现象,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第一,经营理念需根据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做出调整。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关键是改变了消费结构。国内市场也是如此。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导致消费信心下挫,一些居民减少了消费弹性大的商品消费(如奢侈品和高档品等),但金融危机对消费刚性大的食品、日用品影响却相对有限。
近几年来,对零售总额增长贡献比较大的商品是汽车及燃油、食品、服装以及电子电器产品。这些商品中,食品和服装属于刚性消费。在价格稳定情况下,每年的增长是比较稳定的,家电和通讯产品市场饱和度已经较高,消费增长主要依靠产品的更新换代。在价格趋于下降情况下,消费者会加快汽车、家电等产品的更新速度,增加一定的购买量。从另一角度可以看到,廉价产品供应商在销售额增长方面会成为赢家,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对质优、价廉和物美的中国产品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经营者需要根据消费结构的变化而随时调整经营策率。要重视市场细分,进行消费品市场的合理定位。重新进行市场细分,寻找目标市场,合理定位,满足居民多层次的需求。要从城乡居民的收入环境及消费环境出发,研究农村市场、城市市场及城市中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针对高、中、低不同收入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整合市场资源,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特色化经营,逐步改变消费品市场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现状。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