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企在博弈中成长
6月18日,2010年南非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最后一轮结束,朝鲜国家队以客场逼平沙特队的战绩,获得亚洲区最后一个直接晋级席位。这意味着,中国运动品厂商将首次打进世界杯——根据有关协议,朝鲜队员们将身穿鸿星尔克的服装,奔跑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绿茵场上。
6月24日下午,一场由中国奥委会和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共同举办、题为“彼此激励,共同成长”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纪念暨双方合作关系发布庆典,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隆重举行。中国奥委会副主席王钧向社会各界宣布:安踏公司成为2009—2012年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
这目前最热门的两条新闻,对中国运动品厂商都属于历史性的跨越。长期以来,像世界杯、奥运会这些高端的体育资源都被耐克、阿迪达斯等少数几家国际运动品巨头瓜分一空。中国的运动场商往往只能站在外围,参与一些小规模的体育赛事,一点点地赚起品牌热度,这回算是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是中国大牌企业向高端资源进攻取得的标志性胜利.然而这两场胜利的背后,除了企业逐渐成熟之后拥有雄厚资本的支撑外,更是鞋企的一场博弈之战.
大牌鞋企纷入博弈场
近年来,中国的运动鞋企成长速度非常快,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品牌的信誉度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市场占有率亦大额扩大,俨然成了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说到皮鞋品牌或许有些人要沉思片刻,而提到运动品牌,一句句生动而又有感召力的广告就能纷纷地涌进你的大脑,让你在短时间内叫出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运动品牌与体育的结合,生动地赋予了品牌更多灵动的东西,品牌不再只是知名度的另一种提法,更多的成了一种文化。再加上运动品牌纷纷上市,IPO带来巨大 的充裕金,成为企业成长的催化剂,一线企业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在递增着,顺理成章地取得叫板国际品牌的资格. 发展起来的国有品牌如同雄鹰,羽翼渐丰、踌躇满志,只等待机会的来临,即将一飞登天。
然而国外品牌也不是省油灯,像阿迪达斯和耐克这样的国外大牌依托成熟的制鞋技术和已经树立起来的国际大牌的美誉度,一直凌踞于一线市场,拥有无法撼动的力量,金融危机之下,主动放弃一小部分市场,属于企业内部的战略的调整,而非其实力下跌的征兆,而中国的运动鞋企则长期处于二三线市场,,依托早已形成了的与国际品牌横向切分市场的态势,占有相当大的一部份份额,然而产品的附加值仍然有待提升。
试看鸿基尔克是如何取得闯入世界杯这么瞩目的成就,可以说是鞋企抄底冷门的偶然收获。赞助朝鲜体育,对于鸿星尔克来说,是无奈之下的选择。自从阿迪达斯以13亿元成为北京奥运TOP赞助商后,留给中国本土体育用品商的空间大幅压缩。大部分的中国运动员,以及美国、俄罗斯这样的奥运第一梯队早已被耐克、阿迪达斯锁定。像李宁这样的国内强势品牌,即便想赞助一支有夺金希望的中国运动队也十分困难。“唯一的希望是找到一家竞争不太激烈,相对容易赞助,又有一定实力的代表队“,最后鸿星尔克选择了朝鲜,朝鲜的世界杯之路到底能走多远,我们不知道,我们只是陶醉于跨入世界杯门槛所带来的荣耀。
而安踏现在进入最佳发展状势,强大的发展后劲赋予这个鞋企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非凡勇气。虽然安踏方面拒绝透露具体赞助金额。但是比照北京奥运会上,阿迪达斯总计为此付出了6000万-8000万美元。安踏应该也不会低于这个数。这笔赞助费用将占安踏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将高达相当高,这样的高额投入,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还有待检验。鉴于阿迪达斯现在受库存货过多之累的教训,此时安踏的出手亦堪称是一场大手笔的博弈。
两大鞋企同时加入到博弈的行列中来,此番出击将取得怎么样的战果,结局令人期待。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