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探索大朗模式

      海关总署近期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23.1亿美元,同比下降14.7%,环比下降1.5%。1-5月,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559亿美元,同比下降11%。显然,纺织服装业的冬季还在继续。
     
      “中国羊毛衫名镇”大朗镇镇委书记尹景辉却对本地的行业形势颇为乐观:“大朗镇部分毛织企业订单数量有所回升,大部分毛织企业订单可以做到9月、10月份。”
     
      尹景辉的乐观也来自于大朗实施了近4年的“创建区域国际品牌”。
     
      “指头”变“拳头”
     
      早在2004年,广东省工商局成立了课题组和专家组,提出“创建区域国际品牌”试点方案,被列入了广东省“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5年11月,广东省工商局召开创建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工作会议,东莞市大朗镇、潮州市枫溪区和汕头市澄海区正式被列为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地区。
     
      在大朗区域国际品牌的网站上,这样定义“创建区域国际品牌”:引导一批具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向世界产业链的中、高端过渡发展,逐步转变依靠投资驱动式和资源驱动式的传统发展模式,通过产业集群与区域国际品牌的融合,诱导产业集群从产品竞争、资产竞争转向依靠产业集群品牌的竞争,以提高区域经济在“三重市场”——区域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大朗将创建“区域国际品牌”形容为“指头”变“拳头”。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产品品牌过于分散、弱小,如伸开的“手掌”,各手指长短、力量参差不齐,而国际品牌如同“木板”,相互的竞争恰似“手指”碰“木板”,极易将手指折断。而创建区域品牌就是要将产业集群分散的“手指”合拢为一个“拳头”,以“拳头”的方式走向市场与国际品牌竞争。
     
      “六大公共服务平台”
     
      在产业集群创建区域品牌的过程中,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十分关键。
     
      尹景辉介绍,为推动毛织特色产业的发展,大朗按照“两大转变”的发展思路,即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纺织商贸城转变,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镇政府着力完善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融资服务“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毛织业数字化生产、研发设计、品质监管、营销策划、物流配送“五大能力”。
     
      目前,大朗镇共有毛织生产企业3000多家,创建了省级以上名牌名标9个。大朗毛织信息化改造势头强劲,目前全镇共有数控织机5100多台,投资超过16亿元,已成为全世界使用数控织机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另外,由于该镇毛织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大朗针织机械行业近年来异军突起。
     
      尽管有政府支持,但是也有当地官员表示,创建区域国际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投入大。目前的试点工作仍存在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困难。大朗镇政府虽然大力支持,但毕竟镇一级的人、财资源都非常有限,当需要对一些项目进行规划和改造时,镇政府有些力不从心。
     
     

[1] [2] 
  • 相关阅读
    1. 印度新冠确诊超600万,大量纺织订单转到中国
      纺织业上半年业绩已凉凉,下半年还能“像样”点吗?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东南亚遭遇产业链短板,国内纺织业“回流”中西部,原因竟是..…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