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的隐痛
“进口型”收购成功率比较高,即把对方的技术、装备以及品牌收购过来,以亚洲市场、中国市场为中心扩散能够成功。反之,“出口型”收购成功率低
“4月初,我们就可以全资收购德国百福。”三个月前,杰克控股集团董事长阮福德还信心满满。如今,总裁阮积祥则欲语还休,难掩落寞,“还是不要再谈。”
杰克控股觊觎百福已有两年。2007年,它就与百福签订了收购意向书。
这本应是一场完美的“迎娶”。杰克控股是国内缝纫机制造企业的龙头之一,2008年销售额10.2亿元。百福是成立于1862年的百年老店,欧洲最大的专业缝纫机制造公司。2008年9月,因近三年连续亏损,大股东不再注资,百福宣告资金链断裂,进入破产保护程序。
与传闻参与竞购的 上工申贝(行情 股吧)、中捷等相比,杰克的自身优势与协同效应最强。“杰克与百福的一致性超过80%,我们的生产线及产品规格都是对接的。”当时杰克控股相关人士曾这样评价。经过艰难谈判,百福同意了500万欧元的收购价格。
然而,就在杰克控股即将签约百福之前,突然传闻国内另一家缝纫机龙头企业开出双倍价码给德国百福,收购戛然而止。最终,百福还是卖给了一家德国公司。以下是阮积祥对海外并购的思考:
并购,这些年杰克控股一直在做。最近六七年已经在国内并购了五家企业。金融危机期间,就收购了两家,其中一家是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在国内,对国有企业的收购有些类似跨国收购,因为要解决员工、法律、工会等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再进行国际收购的成功率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