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澜”看吊挂系统
对服装生产者而言,为了做好生产过程的组织工作,一般会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即产品在各工序之间保持运动状态,减少等待时间;二是比例性,即各工序之间的工人数、设备等成适当的比例关系;三是均衡性,即各生产环节的生产进度均匀,负荷充分;四是平行性,即在生产各工序活动中,从时间上实行平行作业以缩短生产周期;五是从车间布置上增强灵活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的能力。遵循这些原则,可以起到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的作用。
针对这些原则,服装生产者从工艺规划、工序安排上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尤其在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平行性方面。要满足上述原则,服装生产者必须安排一套合适的服装生产系统,因为这些原则就是通过生产系统来体现的。以缝纫车间为例,服装生产者采用过以下的一些生产方式:比如设置一个中央储存间收发裁片,裁片由储存间送到第一个工作岗位或者工人自取,完成后制品被送回储存间,再分发到第二个工序,依此类推,这样一来物料运送频繁,生产效率低;再如流水同步生产系统,以一件产品为单元,按服装产品加工工艺流程的顺序进行作业的方式,机器排列完全依照工艺顺序和各工序工作量的大小进行配置,从而减少半成品在工序间的搬移,在制品数量可减少到最低限度,生产效率高,生产周期短,利于自动化生产,但其中某一工序发生停滞,整个加工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又如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服装厂广泛采用的捆扎同步式生产系统,其生产设备按主流工程(大身)和支流工程(袖、领等)的实际需要进行灵活配置,将车缝工序按流程依次排列,工人领到成扎的制品后完成自己的工作,再将制品重新捆扎交给下一工序,且每个工序之间设有储物设备,其生产节奏较强,生产效率高,但不适用于批量小、款式经常变换的服装厂。
每一种生产系统都根据所生产的服装,看工艺流程的多少来安置设备和人员,上面提及的生产系统对生产管理的生产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上述生产系统之外,被称为吊挂传输柔性生产系统的吊挂式缝制生产系统则属于现代制衣系统中最先进的生产方式之一。在整个缝纫生产过程中,在制品的运输均由吊挂传输系统负责完成,衣片夹具夹住衣片吊挂在挂架上可以减少在制品的存放空间和物料运转时间,吊挂系统对应工作站可以实现均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也能节约人力、物力,悬挂式传送还可以避免衣片污损,自动控制技术防止错片等质量问题。对于国内的大多数服装生产企业而言,对吊挂系统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认知阶段。这个生产系统非常适用于衬衫、西装等款式变化不大、工艺流程稳定的成衣生产,因此在衬衫和西服生产企业能够更多地见到它们的身影。
海澜集团,是一家位于江苏省江阴市的国内大型服装生产企业,在2008年海澜集团完成总收入超过180亿元,完成利税10亿多元,是中国服装企业中销售、利润总额位列前几位的企业。它是中国最大的高档男装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生产“海澜之家”、“圣凯诺”等品牌的男士衬衫、西服以及生产各政府机构的制服产品,内外销产品皆有。据海澜方面介绍,目前海澜的服装生产根据所生产服装的品牌、种类分成4条线,每条线上至少有3个生产车间,每个车间的年生产量有50多万套,这些生产量由万名左右的员工来完成。
海澜制衣车间一角
现在海澜集团的服装为高品位、中低价位、款式多、品种全。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海澜在生产设备上投入较多,比如引进裁床等自动化裁剪设备,比如缝纫线上全部配备自动化缝纫机。为了减少生产中的辅助性时间,在2000年前后海澜从国外引入德国PEP输送线和瑞典铱腾(ETON)的全自动吊挂生产线,目前这些自动吊挂生产线仍然在为海澜的生产服务。在2002年前后,海澜集团又引入上海三禾公司供应的吊挂系统,这家企业是一家与德国杜克普合资的公司,后者在吊挂系统的开发上颇具实力。据海澜方面提供的资料,使用有三禾772智能管理悬挂生产系统的是一个专门生产银行、航空等专业制服的车间。该车间共有6条上衣、2条裤子生产线,每天的产量约为2 000件(条)西服及西裤。由于此前的两条吊挂生产线是从国外进入且PEP和铱腾是该领域的佼佼者,在决定使用上海三禾772智能管理悬挂生产线前,海澜公司的人员也犹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