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珠三角:危机之下企业如何生存
曾以“世界工厂”闻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如今已进入了发展瓶颈期。珠三角外向型企业正在经历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的最痛苦时期还没有过去。对已伤筋动骨的外向依存度最高的珠三角9个城市而言,依然感受不到暖意。在广东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一季度广东经济运行态势”中,珠海的出口总额负增长23.7%,GDP为204.81亿元,负增长5.1%,这样的增幅位列广东省倒数第一。
去年7月份的广东省社科院“珠三角外向型企业的生存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金融危机不仅影响某个行业,而且几乎影响了所有行业,只不过我国外向型经济中,机械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利润空间比较大,而纺织、玩具、五金、电解铝、家具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空间不多,表现得更为明显。那么,地理形状酷似蝴蝶的珠三角,何时才能展开双翅,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尽情飞翔?
对外出口形势依旧严峻
进入今年二季度,全国范围内一些统计指标呈现出回暖迹象。而在珠三角地区,经济是否回暖?宏观数据的表现与微观实体的感受是否一致?
从工业和金融统计数据来看,5月份,广东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7.09亿元,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9.0%。工业生产增幅加快。截至5月末,广东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0539.51亿元,增长26.1%,增幅比上月末提高2.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保持高速度。但同时,另一组数据又让人无法乐观。5月份,广东省工业用电量851.84亿千瓦时,下降10.6%。
对于广东省来讲,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众多外向型企业面临的出口形势。这种重要性用广东省情研究中心领导的话来解释就是,“在短时间内,广东的经济还是会依赖出口,国内市场好起来,广东也未必会迅速好转,关键还是要看美国,要看国际市场。”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广东省进出口跌幅仍较大。5月,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459.7亿美元,同比下降22.1%,环比下降2.5%。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主持的《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外向型企业影响》课题研究表明,2009年初开始,珠三角外向型企业就已经步入了最严峻的时期。对于珠三角外向型企业来说,现在面对的问题已经不是外迁的问题,而是怎么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的国际市场收缩问题。
广东省经济外向度高达155%,中小企业出口40%的目标市场为美国。一直以来,广交会都是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风向标。虽然第105届广交会主办单位采取了包括首次要求以展带商、首次邀请国内采购商进场采购等有效措施,但总体上没有太大改善:一是进场客商、成交额同比有所下降。二是短单、散单不少,长单、大单不多,不少中小企业不敢轻易接单。三是出口成本增加、结算价格下降同时出现。
从广东省外经贸厅对全省135家重点联系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当前企业在首订单未根本回升,并且企业订单以3个月以内的短期订单、小额订单和急单为主。而且,受金融危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及出口退税率上调等因素影响,国外采购商普遍要求价格下调,而出口企业为留住客户,保住市场份额,主动或被动下调出口产品价格,造成出口金额减少。同时,部分国家地区货币贬值导致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从第105届广交会的举办情况判断,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尚未见底,广东省中小企业的国外市场还在恶化。
来料加工企业转型艰难
外需持续萎缩让不少珠三角的外向型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市场,但这种转变并不能够一蹴而就。在等待国际市场复苏的过程中,来料加工型企业更为焦急。
与其他企业不同,来料加工是加工贸易中的一种特殊经济形态—“企业”不是法人而只是一个加工厂。这使得来料加工不能开展内销,银行见了也退避三舍,更加无法享受政府出台的诸多扶持政策,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受政策调整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综合利润总体下降。加工贸易比重比较大的东莞市政府为了破解这一困局,将来料加工转型三资企业被列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2008年7月,东莞市外经贸局联合海关等部门共同出台了《东莞市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三资企业的操作流程及指引》,取消了过去“停产、重新办理材料和等待有关部门验收”的繁缛环节,为来料加工转三资扫除政策障碍,但2008年全年成功转为三资企业的来料加工厂不到100家。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来料加工的机器设备大多是免税引入,如果机器设备没有解除5年的监管期,转型三资企业时,根据海关规定这批设备需要缴税,这无疑给来料加工厂转三资带来不菲的转型成本。同时,多年从事出口订单加工的来料加工厂不熟悉国内市场,很难在短期内突破内销,导致来料加工不敢轻言转三资。而且,东莞的三来一补企业很多是港资企业,这些企业的老板从前都是做贸易出身,并不熟悉内销的具体操作,对于转三资也难免存在抵触心理。转型后的三资企业法人运作方式对来料加工厂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一边是转型要补税,另一边却是金融危机带来的信用紧缩,现金流吃紧,一些来料加工厂为此大倒苦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到目前为止,在东莞市虎门镇树田村还没有一家来料加工厂提出要转三资的。据东莞市虎门镇树田村村委会书记介绍说,今年1、2月份工厂基本都在放假,从3月份开始,村内以来料加工出口为主的企业订单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半,一些原本要扩大规模的企业也不得不暂时搁置。而且,目前多数企业现在处于很矛盾的状况。一方面为了订单持续减少而发愁,另一方面,来了订单也不敢接,尤其是新客户的订单。自己要先垫付资金购买原材料,而又只能预收客户20%~30%的定金,撤单的现象时有发生。东莞市政府给企业免费的展位让企业参展,但因为拿不出新的产品,企业也表现得很不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