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申贝剥离“缝制”几成定局
已无缘注入浦东金融国资 分析师称目前股价太高非重组好时机
上工申贝剥离缝制设备制造业务可能性较大。
一家业绩亏损的公司,但是每次公布亏损后股价不跌反涨节节攀升,还是不是资产重组的好平台?
上工申贝(600843)这家缝制设备制造企业,从去年10月30日股价最低时的3.19元不断攀升至几天前的12.21元高点。一券商人士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表示,买上工申贝也是赌重组预期,其第一大股东上海浦东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及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等其他股东都是响当当的招牌,等待时机让大股东来揭晓答案。
上工申贝董秘张一枫告诉早报记者,他经常收到股民要求公司重组的信息,浦东新区国资委领导也曾表示过公司会重组,但是公司至今仍未收到大股东明确对公司进行重组的时间表和具体安排。
张一枫分析说,目前上工申贝有两个上市公司,公司于2005年7月完成收购德国杜克普·阿德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DA”),DA是德国老牌的缝制设备制造商,而且只专注于高端缝制设备生产,也是德国上市公司。在上工申贝收购后,DA占全球工缝机市场份额扩大到近10%,跃居世界第三。所以缝制设备制造主业从A股退市回到德国这个壳上市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至于A股上市公司装入什么内容,目前还不得而知。
缝制设备业务铁定退市
张一枫对早报记者表示,“我们公司三分之二的业务和利润都是来自DA公司,由于DA是欧元结算,无论其亏损还是盈利在A股会得到10倍的放大效应。现在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制造业普遍受到严重打击,DA也未能例外,订单量下滑了60%左右,何时能重新盈利还很难说。”
上工申贝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期内营业收入为3.4844亿元,与上年同期的5.64亿元相比,减少了2.1556亿元,降幅为38.22%;净亏损6947万元,与去年同期的盈利319万元相比,利润减少了7266万元。
张一枫介绍,DA由于从事高端设备制造,其毛利润之前是很好的,但是同时其他费用也很高,金融危机前可以通过销售规模来降低平均成本费用,但是金融危机发生后订单减少,销售额下降,成本费用高的问题随即凸显出来,使DA出现亏损。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