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纺织服装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
- 德国纺织服装工业是受全球化打击程度最沉重的产业之一,在过去30年中虽已严重萎缩但仍属于德较大的工业门类。在消费品领域,德纺织服装业是德仅次于食品工业的第二大行业。德纺织服装业在技术革新和非常规用途方面取得的进步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产品的技术含量高,在国际比较中是属于最现代化的行列,在全球市场也很有成效,在纺织服装出口方面,德国名列前茅,产品出口率达42%,自两德统一以来翻了一番。德纺织服装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成功经验对我纺织服装工业的结构升级不无启发。
-
- 确定
一、德纺织服装业概况
经历了30年的巨大变迁,德纺织服装业就业人数从55万降至12.1万,企业总数从4000家减至1300家。据估计,目前德十分之九的服装产自国外,60%的纺织品来自国外。1980年,德纺织服装进口额占行业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二。2008年,德纺织服装进口额比行业销售总额多三分之一(详见附表一)。其中,60%的纺织品交易是销售商自行进口的。目前,德纺织服装生产中,28%是服装深加工,主要生产上衣;28%从事家用纺织品生产;45%是生产增长潜力最大的技术纺织品。
德纺织服装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约70%的纺织服装企业的员工少于100人。德纺织业平均每家企业96名员工,每年创造1500万欧元销售额;服装业平均每家企业101名员工,年销售额为2400万欧元。除阿迪达斯外,德纺织服装业基本没有跨国公司,股份公司也很少。由于中小企业很难得到外来资本,德纺织服装业并购案频发,许多老字号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的集团公司,如德纺织业年销售额超10亿欧元的唯一企业Daun集团旗下有约60个大多为独立经营的传统品牌公司。拥有Bugatti品牌的德男装生产商Brinkmann旗下也有Odermark、Dressler和Pikeur(骑马时装)等品牌。
当然,德纺织服装业在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中也不能独善其身。在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增长后,2008年德纺织服装业销售额降至210亿欧元,降幅为5%。德纺织服装总会预计,德纺织服装业订单将大幅下降。但德纺织品贸易协会主席乔斯特(Steffen Jost)对纺织服装贸易持“谨慎乐观”。他说:“类似上衣和裤子等消费品即使在经济不好时期也是要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