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企业库存积压的解决路径
相关报道显示,北京奥运赞助商阿迪达斯目前全国积压的商品价值高达10亿元、恒源祥为2.5亿~3亿元、奥康则为1.2亿~1.6亿元。另据报道,美特斯·邦威推出的全新品牌“ME&CITY”,2009年第一季度的适销率降至30%,库存严重,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从而引发裁员、渠道调整等一系列举措。事实上,库存问题在鞋服行业由来已久,只是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中尤显突出。库存无情地吞噬着企业的利润,使一批批的鞋服企业倒下,也使得鞋服行业总体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并且将会长期困扰该行业。在现金为王的今天,如何提高现金流周转,解决库存压力是摆在服装内销企业面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鞋服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鞋服企业的库存问题集中体现在供应链的管理方面,对于鞋服行业的库存问题来说,促销只能祛邪治标,而供应链的优化管理则可以扶正治本。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其出发点是高度关注客户的实际需求,在供应链节点上的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能力,形成优势互补、信息共享。
企业供应链的外部问题
由于鞋服行业的特殊性,除了雅戈尔等少数大型企业外,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面辅料资源必须从上游供应商获得,这就导致中国鞋服企业外部的供应链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
1.中国鞋服产业的服装供应链管理各方没有就供应链问题进行研究,也没有信息共享,更没有规范的机制来约束供应链各方应该按照怎样的标准为供应链提供自己应该提供的信息,并协助上下游企业完成高效畅通的衔接,结果导致了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的同时增加;
2.鞋服产业各供应链成员间相互挤压突出,包括下游挤压上游、强势方挤压弱势方,这种挤压不仅仅表现在库存方面,同样表现在价格、成本和风险方面,最终形成利润和生存空间的挤压。
企业供应链的内部问题
1.企业内部缺乏对供应链库存控制的认识。企业内部供应链库存思想有赖于企业最高领导决策者,中国鞋服企业的最高决策者虽然关注库存,却没能将供应链管理提高到战略层面的高度。当今中国鞋服市场竞争惨烈,鞋服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可能不只是一个经营单位,而是一个集团军,仅靠企业自身的资源不可能充分有效地参与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网络、客户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高效地运作企业的经营行为。
2.鞋服企业内部的组织和管理体系阻碍企业的供应链运作与控制。在中国鞋服企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某类服装产品产生库存时,设计、生产、营销各部门间相互推诿,责任不清。
我国鞋服企业内部供应链组织和管理情况大致分三种类型。
第一类:大型鞋服企业
该类鞋服企业有自己核心的供应链管理部门,内部库存控制技术条件与环境相对先进。例如美特斯·邦威量身打造的第二代MBSRP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从管辖范围上已经覆盖了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加盟商和直营店终端,以及公司总部的各个部门,从功能上已经包含了通常意义上的企业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资源管理、分销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店铺资源管理和POS系统管理等功能。通过该系统美特斯·邦威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71天,而目前中国服装的平均货品周转天数为185天、ZARA和HM约为30~50天。
第二类:大中型服装企业
该类服装企业拥有供应链管理的意识,拥有着自己的供应链管理部门(企业也称物流部、商品管理部),但不具备统一协调指挥整个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能力。此类服装企业的库存解决通常依靠合理的铺货(货品结构、铺货款式与数量)、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货品横调、店铺与店铺之间货品横调、及时的补换货(店铺向公司补货,没法向供应商补货),以及渠道促销等手段进行库存的控制。
第三类:中小型服装企业
该类服装企业没有独立的的供应链管理部门,通常设计部门负责研发、采购部负责面辅料及成衣采购、仓库负责发货、营销市场部门负责销售,企业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不联系,企业内部信息严重脱节。此类服装企业往往随着企业越来越大而使库存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