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缝纫机品牌“蝴蝶”尚未消逝

      上海蝴蝶进出口有限公司(下称“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胡炳生至今也无法忘怀蝴蝶牌缝纫机辉煌的过去:20多年前,上海市一名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不过三四十元,一台缝纫机要150元,但只要能分到一张票,人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买下那台刻着金色蝴蝶花纹的黑色缝纫机。

      “但现在有多少人还会有时间去缝衣服、做衣服?成衣发展太快了。”胡炳生像是在自问自答,不经意间道出了一个老品牌在人们视线中消失的原因。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蝴蝶牌缝纫机这个曾在全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并没有隐身:亚洲和非洲等地是它现在的主要市场;更让人欣慰的是,仍有公司把它作为内销的重点。

      一度辉煌

      “蝴蝶”的兴衰起落就是中国缝纫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公开资料显示,由民族资本家沈玉山创建、生产蝴蝶牌缝纫机的协昌缝纫机厂始建于1919年。1966年,继“金狮”、“无敌”等商标后,“蝴蝶”正式成为该厂缝纫机产品的商标,并在全国声名鹊起。
      胡炳生说,缝纫机产业最红火的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在缝纫机研究所调研,全国有80多家缝纫机制造厂,几百家零件配套厂,而中国缝纫机产量的峰值曾一度达到过1287万台这个数字。”

      虽然进入90年代后,缝纫机不再像以前那样要凭票购买而是敞开供应,但协昌缝纫机厂生产的蝴蝶牌缝纫机由于产品质量过硬、信誉度高,依然创造了年产140万台的高纪录。

      但“90年代末成衣市场风生水起,很少有人在家里缝制衣服,这导致上海的家用缝纫机厂很难再经营下去”。

      经过政府的撮合,2000年做工业缝纫机出身的上工股份有限公司(上工申贝的前身)将家用缝纫机公司――上海飞人协昌缝制机械有限公司的“蝴蝶”、“蜜蜂”等注册商标收购进来,并将进出口权交给了进出口公司,经营这些品牌的出口业务。

      “我还记得,当时生产蝴蝶牌和飞人牌缝纫机的工厂工人各有5000人和7000人的规模,而21世纪初时国内销路变得越来越窄,这些工厂也逐步淡出了历史舞台。”胡炳生说,2006年在他接手进出口公司之后,整个蝴蝶牌缝纫机的生产全部迁到了浙江缙云地区,上海已没有一家缝纫机制造工厂。

      “现在,一台缝纫机的销售价格不过400多元,但它的一个机头就要100多块钱,一块台板也被压缩到了60到70元的成本,上海没有哪个工厂能够压低到这种成本。我们必须把工厂转移到更便宜的生产基地去做才行。”如今缙云有2到3家生产企业为进出口公司代加工,“我们一次性下订单3万台或5万台,他们会按时、保证质量地交付产品,这样大家都有利润。”

      抢占外销

      虽然国内已难觅蝴蝶牌缝纫机的身影,但这个品牌确实是世界上销量最好的两款产品之一,另一个品牌是美国胜家。

      从2000年到2008年期间,正牌“蝴蝶”的海外销量约为44万到近60万台/年不等,而仿造产品的数量也接近这个数字。2008年,从进出口公司外销的“蝴蝶”是46万多台。

      它的最大需求地是非洲,占“蝴蝶”全部海外销量的50%。“出口上岸尼日利亚之后,“蝴蝶”就通过经销商销往赞比亚、多哥等地,哪个国家偏多我们没有做过特别的统计。”胡炳生说,缝纫机的另一大热销地为亚洲的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印尼。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