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纺织服装业外贸转内销 困难知多少

         纺织服装企业外贸转内销究竟会遇到何种困难?小编尝试为您一一分析。

        在出口不畅的情况下,外贸转内销应是纺企的必要选择。然而,一项调查表明,国内有六成的纺企表示打算将出口转为内销;近两成纺企表示坚决不做内销;还有部分企业表示不会全转,要出口、内销两条腿走路。尽管不少从事加工贸易的纺企在出口成本大幅上升以及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有拓展内销的意愿,但大多数企业不敢轻易“试水”。纺织服装企业外贸转内销究竟会遇到何种困难?小编尝试为您一一分析。

        隔行如隔山,外贸内销迥然不同

        外行人看来,出口转内销只需将原先的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头投放到国内市场即可。实际上,这是完全错误的。在社会分工如此细化的今天,虽然外贸和内销都是做服装,但是二者却是迥然不同的两种经营模式。

        外销企业是产品导向型的,而内销品牌企业则是市场导向型的。前者只占据了产业链的生产环节,只要有订单,无须放太多精力在产品开发和销售,属于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企业;而内销品牌企业则要掌控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再到营销的所有环节,事实上,现在的品牌企业渐趋轻型化,重点掌控两端的设计和营销,尽可能把生产环节外包,多属哑铃型企业。两者在经营环境、运作流程、竞争手段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而外销企业一旦转做内销,其强大的产品生产能力不但构不成优势,反而可能成为劣势和负担。因为,即使产品再好,也要一步步打开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庞大的加工厂停工还是持续生产就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若停工则造成资源浪费,再组织也不易;若持续生产,没有足够大的网络销售产品,则造成积压,占用流动资金。

        此外,内外销不一致的情况还在于,内外销的渠道不一样,内销市场有繁杂的进场费,资金结算慢,且仿冒问题严重,外销市场没有这个问题。

        从“卖衣服”到“做品牌”,艰难的持久战

        相对于内销,外贸要简单的多。做外贸,最重要的是两点:一个是订单,一个是车间主任。有人订货,有人负责把衣服做出来卖出去,这就足够了。做内贸可不同:首先要有设计师,要有销售人员,生产多少,怎么打开市场,广告怎么打,面对众多不同的终端需求怎么办?这都需要去面对。所以,真正做内贸比做外贸的问题复杂得多。纺企如果想好了真做内贸,必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从外转内,企业家必须完成从“卖衣服”到“做品牌”的艰难蜕变。但是对于没有自己独立品牌且在国内缺乏知名度的纺企而言,“做品牌”谈何容易。

        首先,资金投入问题。在国内树立一个品牌动辄需要花费数千万元,这还不包括以后维持品牌的继续投入。对那些实力稍差的企业而言,面对高昂的品牌运作费用,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无须品牌运作且利润相对稳定的出口贸易。

        其次,品牌的建立需要漫长的时间,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样漫长的时间对于实力雄厚的大型纺企而言,可能尚能承受,但是对中小型企业则是非常严峻的考验,关系的生死存亡。

        再者,对于想转内销的企业,除了已有的产品生产体系之外,产品的开发体系、品牌管理体系、营销体系等都得重新建立,并且一个都不能少。除了这些之外,还要了解国内市场流行趋势、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学会与加盟商代理商打交道,越过进驻商场的高门槛,以及提供代理商退换货、消费者服务、促销、配送等服务。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