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灰色清关之殇
作为成都制鞋产业协会的负责人,彭军一直关注着俄罗斯查抄灰色清关事件的最新进展。他告诉记者,成都每年生产的皮鞋超过1.6亿双,其中的70%被出口到俄罗斯。而成都鞋在俄罗斯的主要存放地,就是位于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区域内的阿斯泰市场。
成都市制鞋产业协会常务会长彭军说:“6月29日,俄罗斯政府又针对灰色清关,将阿斯泰市场进行了长期关闭。阿斯泰市场是干什么的?就是灰色清关的一个销售渠道、销售平台。过去,我们成都的鞋出口俄罗斯,主要靠中间商来进行。阿斯泰市场关闭以后,这个直销的渠道断了。中间商退市以后我们怎么办?如何应对变化的市场?”
做皮鞋出口的大都是规模较小的贸易公司,他们做生意的诀窍就在于用部分订金,从国内鞋厂赊出货物,倒手转卖到俄罗斯市场后赚取差价。如今,数亿美元的成都鞋被封存在阿斯泰市场的仓库中,一旦货物被没收,不但会让在俄罗斯的贸易商血本无归,成都上千家鞋厂也会因为大批货物尚未结算而遭受损失。彭军告诉记者,中俄贸易高速增长的十几年里,一直维持了一个潜规则——灰色清关,这是导致近些年来成都鞋不断被查扣的根本原因。
所谓灰色清关,是指贸易商全权委托清关公司办理海关手续的一种通关方式。1992年,苏联刚刚解体,俄罗斯急需进口大量轻工产品。由于海关清关手续烦琐,关税混乱,俄罗斯海关委员会为了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允许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
早期的“灰色清关”,大都得到俄罗斯海关方面的默许。清关公司与海关官员联手,将整批货物以包裹托运的关税形式清关,从事中俄贸易的商人就能以低于法定关税水平的价钱将货物运入俄罗斯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小商品市场迅速走向繁荣,很大程度是受“灰色清关”推动。由于灰色清关过程中,存在大量货值低报、瞒服或改变货物品名的走私现象,因此随着中俄贸易逐步正规,灰色清关成为俄罗斯政府整治的重点。
1998年11月俄罗斯税警部门查抄“兵营”中国商贸中心,上百家贸易商通过灰色清关方式进入俄罗斯的中国商品,由于拿不出货物通关证明,全部被作为无主财产没收,货值近200万美元。
2004年2月,俄罗斯警方突击搜查莫斯科市区南部的“艾米拉”大市场,查抄的货物总值超过一千万美元。
2005年7月,俄罗斯警方在莫斯科市中心的“39仓库”查扣大批来自中国的出口鞋。总货值近千万美元,其中多为温州鞋。后经过多方努力,俄方同意华商交付12万美元“罚金”赎回货物。
2008年10月,莫斯科阿斯泰市场遭到俄罗斯警方的突击检查,贸易商存放在市场里的近两万个集装箱被查扣,货物价值约为21亿美元,是有史以来被查封金额最大的一次。一一次查扣,让许多来往于成都与莫斯科之间的贸易商血本无归。
成都市制鞋产业协会常务会长彭军说“俄罗斯政府对灰色清关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俄罗斯市场开始转型,到了今年三四月份,我们的工厂处于迷茫状态,生产订单量急剧下滑,我们80%的企业订单都下滑了。而下滑的幅度是多少呢?达到了80%。”
近年来灰色清关一直是成都制鞋企业心中的一道阴影,一方面灰色清关让成都鞋迅速占领了俄罗斯的市场,另一方面灰色清关也能让他们顷刻之间陷入险境。要想了解为什么灰色清关和成都鞋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我们还要先了解一下成都鞋业发展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