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风雨来袭
告别无锡的采访,稍后,我们再到福建的雨伞之都了解另外一番出口大户的遭遇。
大户档案:
籍贯: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 号称“中国伞都”
职业:伞具制造
市场:美国 欧洲 日本 韩国
环境:2008年出口总额达到6亿美元 2009年一季度订单同比下降15% 产品积压400个货柜
福建的制伞工艺可以追溯到唐朝,以涂上桐油的绵纸为伞面,以毛竹为骨架,穿以麻线,可以伸张。到了清朝,当时福建省漂洋过海去谋生的人很多,他们习惯携带一把家乡伞出远门,使得福建的制伞业越来越兴盛,仅福州一地最多时达到300余家制伞商户,产品也随着流传到海外。清朝光绪年间,福州就出口纸伞30万把。福州纸伞工艺细致、经久耐用,在当时就有“双喜”牌为商标的名牌纸伞。
福建人秉承了制伞业兴盛的传统,几百年过去了,现在福建晋江东石镇生产的雨伞仍然深受海外客商的喜爱,占世界晴雨伞生产总量的23%以上。可是2009年,当大洋彼岸金融危机的风雨来袭,东石伞能撑得住一片晴空吗?
五、风雨来袭
福建晋江东石镇,是我国最大的伞具生产和出口基地,号称中国伞都,镇上有300多家制伞企业,王清鸿的伞厂——晋江鸿盛雨具有限公司在当地排在前5位,可这半年多来,他的伞厂一直处在开工不足的状况,可即使是这样,仓库里的货物每天都还在增加。“我看这过道都没有了?”“这个我们现在自己的库房放不下,还搬到外面的库房去放。”“这个两千多平米的仓库能放多少个货柜的货?”“这个整个10来多货柜。”“那占用的资金是多少?”“占用要300来万的资金。300多万美金资金。”
王清鸿做伞的生意已经5年了,眼前这么多货物积压是他从未经历过的,前两年的好日子似乎还在眼前,2007年,东石镇的成品伞产量有3.72亿把,占全国35%;出口量2.8亿把,占全国33.8%,产品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现在,一年多前还很畅销的货物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灰尘,堆满了仓库。更让王清鸿沮丧的是,这次从广交会回来,一个新的订单也没拿到。“这个是2008年就生产出来的产品了。”“那整个仓库到现在都没有出过货?”“这些就是2008年生产出来还没有出的。”
王清鸿的客人主要来自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等国家,过去的一年,经济危机使这些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他的很多客人就在这次风暴中悄然倒下。于是,很多产品出口到了国外,却因为经销商突然破产,导致货物压在目的地的港口无人认领,每天还得支付高昂的压港费。而更多的情况是货主下了订单却根本不来提货。一些进口商为减轻压力以各种借口不执行合同,提出退货或撤消订单,甚至以此作为谈判筹码,和出口企业讨价还价。“特别是尼日利亚这块他就是去年在年底他春节之前他跟我协商,本来价格调价(降低)20%,当时我们没有同意。现在已经变成(降低)30%,现在我们同意他,他又不能接受,他说从现在这个成本,还说比以前这个成本也要差30%多。”
在这里我们同样看到了堆积如山的货物。而更为严重的是,现在王清鸿手上的订单只够维持一个月的生产。原来工厂效益好的时候,镇上有三十几家小企业帮他们代工生产,如今二十几家已经关停,如果订单一旦中断,剩下的企业也将无法维持,最终关门的就是王清鸿自己。张步深,东石镇的经济顾问,走访过东石几乎每一家制伞企业。他见证了东石伞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感受到了东石伞业眼下的现实困境。“现在整个东石镇这个范围内大概有300多家企业,其中成品伞大概有80多家。80多家伞企业中间呢那么这个做这个出口的生意是大多数的。大概这样积压大概有3、4百个柜,这个每个柜按7万美金算一下,这里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那如果说资金链在短期之内不能够缓解,那么现在五月份、六月份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可能有灾难性的后果。”
据统计,压港和库存积压的货物共占用东石制伞企业的资金近1亿美金。而放眼整个国内,今年前2个月,仅民营企业出口,遭遇退运的货物就达1亿美元,增长87.5%,占同期中国出口退运货物总额比重的44.7%。在海外需求持续低迷,压港现象凸显的形势下,中国的出口企业正经受着一轮严酷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