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服装服饰专业市场调研分析
上海服装业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发展速度惊人。其中批发市场的崛起,是最引人注目的新业态。她从露天路边摊棚逐步扩展成市,自由买卖;至旧城改造进入商楼,旧貌换新颜,有序经营,管理增效,成为上海专业市场、城市新地标、新商圈,是上海的又一处休闲地。如七浦路、沪太国贸、曹安轻纺城、豫园小商品等市场的先后形成规模,并自成特色,如服装、服饰、家居纺织品、面辅料、小商品等,是市民家庭采购的好去处,且还吸引了不少国外观光客的经常光顾。的确,这些市场已成为上海都市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国际时尚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为促使各市场间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发挥行业协会专业信息平台的优势,做好市场和商户的服务工作,受上海服装行业协会戴自毅秘书长的委托,对上海的服装服饰专业市场,如七浦路、福佑路等十家商场进行了为期一月的问卷调研。现就意见比较集中的部分,发布如下,并略作分析。
二、焦点话题分析
看到这里,人们很快发现,观点比较集中的是货品的文化倾向问题,即品牌建设受到重视,并提到议事日程。现进行简单分析。
问卷中“市场集群条件下,从哪个方面切入做好错位竞争为好”、“提升市场形象,您感到首先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六个备选项中的“吸引品牌”、“自主品牌”、“入驻商品”这三个,有相当高的认同度,高达90%。这充分表明,在新的市场条件下,人们观念的改变:从单纯的卖货发展为销售品牌,含文化意义的商品,且视作市场经营的核心。这反映了市场环境变化后,对经营者提出的新要求,即进行自主品牌的打造。
品牌的意义,谁都知道。她是经过时间考验,具有文化内含的商品,是某种领域的代表。就服装而论,国际上有夏奈尔、迪奥、阿玛尼等,国内当推恒源祥、马克华菲、贝拉维拉等,这些丰富了人们日常的衣着选择。实际生活中,消费者对衣装的购买,也对牌子有种倾心和慕名,体现的是衣文化的审美水准。可以说,整个社会已进入了品牌塑造的新阶段。这是检验国家实力的要素,品牌状态体现的是国家实力的程度。因此,品牌建设是全社会的重要任务。可这种重要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与市场商户的认识并不合拍。这首先表现在入驻商户的心态上。这些经营户认为,做代理没有很多麻烦事,没必要费很多精神,只要眼光好,看准货下单付款即可,省心省事赚钱。做品牌麻烦事可就多了,什么款式设计、形象包装、通路建设、推广宣传等,无一不需较大投入,每天都得对品牌运行花去较大精力。这样赚钱太累,不划算。这种观念在各商场都有一定市场,都不愿意做这吃力难讨好的活。很显然,创自主品牌阻力不小,即还是乐意为他人做嫁衣,还是做代理好。
面对这重重困难,各市场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从务虚开始,着手品牌的广泛讨论,了解品牌的市场地位,影响力、美誉度和话语权,乃致在人们衣着生活、工作环境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多次的议论,终于使人们几十年形成的思维定势出现了松动,开始接受自创品牌的观念。此时,工商部门适时开展商标注册的宣传活动,从市场建设的根本抓起。这堪有值得可圈可点之处。早在一年前,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闸北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德臣就明确要求所属有关科所,组织开展“树商标意识、创自主品牌”的推展活动,自动上门服务,以期取得经验,并重点落实于七浦路服饰一条街。经过各方面的积极准备和努力实践,得到了市场管理公司和广大入驻商户的大力坚持,该项活动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初步统计,新七浦已有56个自主品牌完成了注册工作,商标注册率近30%。如自主品牌泽惠姿,经过商户辛勤的转向经营,市场管理者的宣传配合,品牌效应已初具规模。2008年产量就达36700件;发展区域经销商89家,取得的成绩令人满意。应该说,这样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在示范作用的推动下,整个七浦市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有更多的市场紧紧跟进,加入自创品牌的行列。有的更是将相关资料报送工商管理机关,审核正在进行中。相信到时定会有更惊人的成果问世。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