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缝纫机操作台设计改良研究
摘 要:缝纫机操作台是缝纫工接触最多的工业用配套设施之一,直接影响操作者的操作动作规范性和产能。通过改良传统缝纫机操作台使作业过程更方便、生产更加灵活,同时减低了操作者的疲劳度和提高了生产效率。
服装厂用的缝纫机操作台是缝纫工接触最多的工业用配套设施之一,操作台的设计是否合理,使用是否舒适方便,只有缝纫工最清楚。但是目前许多制衣厂对购买缝纫机的要求主要侧重在机头马达和机器上,而制造商对操作台的合理研究几乎为零。有经验的生产管理人员都深知一张不合格的操作台会直接影响操作者的操作,易引起操作者疲劳和生产效率低下。
1 传统操作台的常见问题与原因
目前我国制造的传统工业用缝纫机由于缺乏人性化的细节设计,普遍存在一些弊病,并导致5种常见的生产问题。
1. 1 操作台设计欠人性化
操作台高度的安装方式固定,桌椅高度缺乏灵活性,无法按照操作者的身高和操作要求进行有效的调整,操作者坐姿不舒适,操作台踏板的设计角度不合理,操作者脚踏频繁费劲,易疲劳,等等,以上细节设计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生产效率。
1. 2 生产线调配不方便
由于批量生产线流程的多变,往往需要根据订单的款式要求和生产线的实际情况对缝制设备的机种进行调配移动,而沉重的机器和机头固定在操作台上的传统方式则会加大设备搬移的难度。
1. 3 取片效率低
由于操作台过于平滑,操作工需要用更多的无效动作和时间叠对衣片,消耗时间。台面可操作的宽度受限制,致使生产操作受限制,作业效率难以提高。由于操作台周围没有放置裁片的小架子,致使操作者缝合前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找和整理裁片,往往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里,真正用于缝纫加工的有效时间还不到1/4。
1. 4 机件振动大、易受损
磨具技术欠佳,致使机器零件或螺母与螺钉之间衔接不紧密,甚至还有一些机器的马达直接用螺钉挂装在操作台木板前方,致使机器操作台与车头安装不平衡,容易产生较大的振动噪声,机器可活动的零件也容易磨损。另外,操作台选用的木料质量欠佳,难以长期负荷沉重和振动的机床,尤其是湿度较大的南方工厂,使用时间较长的机器操作台普遍都出现弯曲下陷的现象,最终导致机器无法正常运转。
2 操作台设计改良研究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对缝纫机操作台进行改良,以方便操作工的日常操作,提高生产效率。以下是针对传统机器做的改良设计。
2. 1 机头安装改良设计
2. 1. 1易拆、易搬设计
普通平台式操作台与机头的固定位置设计成卡口式接口,既方便随时拆卸和安装,又适合安装各种机头。当企业需要调换机头以适应新订单、新款式的生产排程时,只需把机头拆除掉换即可,无需搬动整机。如果机头需要维修,也可以马上更换另一台后备机头,不会影响整个流水线的生产。对于一些特种机或机头过于沉重的机器,可在脚架底部加装轮子,同样也可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订单生产的企业。
2. 1. 2 机头安装方法配合操作的改良设计
不同的机头安装方法适用于各种工艺的生产。常见的机身设计有全露型、半藏型和全藏型的安装方法。生产技术人员只有利用不同的机头安装方法才能改良生产操作。例如包边机可以根据不同工序的需要而把机头安装高出台面或与操作台平行,以适应不同部位的成衣缝制,便于操作,防止无效的转手动作,节省整体的作业时间。
2. 2 机宜人的改良设计
2. 2. 1 可调式操作台高设计
由人体测量学可得出正常人体小腿加足高的尺寸范围通常在38~45厘米(男)或34~41厘米女)之间,坐姿至肘间的距离则在23~30厘米(男)或21.5~28.5厘米(女)之间,而坐姿至肩之间的距离则在56~64厘米(男)或52~59厘米(女)之间,所以缝纫机操作台可调控的高度应设在70~90厘米之间,以便安装时有更合理的空间延伸。
对于固定操作工的加工位置,选择一套桌椅高度固定的舒适的工作区间,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如果是多人轮流操作的岗位,则最好选择可调节的操作台和符合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可调节的椅子,以便适合各种身高的操作工使用,降低作业疲劳感。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