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缓解融资难贷款难问题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人民论坛杂志发表了题为《缓解融资难贷款难问题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是世界性难题。尽管我国相关部门在很多方面努力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一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融资难、贷款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其中,既有体制机制问题,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是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从小到大,迅速成长,数量增多,素质提高,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1-6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8万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9.2%。截至5月底,共有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40.8万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9.3%;从业人员6238.9万人,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53.2%;实现利税5696.8亿元,占全部工业实现利税的67%。加上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国中小企业总数达到3660万户。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加快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是世界性难题。从我国看,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对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国家及时出台了多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上半年,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利税总额同比下降8.9%,较去年同期回落39.7个百分点;亏损中小企业数量同比增长78.8%,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40.5%。中小企业的困难,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资金短缺、融资难、贷款难。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在加大财政、信贷支持力度,创新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方面努力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融资难、贷款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是世界性难题。从我国看,既有体制机制问题,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中小企业规模小,一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和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加之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
二是中小企业贷款条件严、融资成本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经营环境趋紧,银行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放贷条件比以往更加严格。有的银行还对中小企业贷款进一步上浮利率并附加条件,收取保证金或财务费,加大了企业融资成本。由于从银行贷不到款,不少企业被迫转向互保或民间高利借贷。
三是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机制不够健全。在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金融机构作了许多努力,但总的看,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担保机构总体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信用担保放大系数低,功能不完善,管理亟待加强。
四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滞后,民间融资、上市融资、发债融资等渠道不畅,创业投资机制尚未形成,产权交易市场功能尚未发挥,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有效的资金供给。直接融资渠道窄,资金总量少,使得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进一步加大,加剧了银行贷款的难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也十分明确。最近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并从中央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切出30亿元,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各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提出政策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把解决当前困难和谋求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自主创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着指导中小企业发展,会同有关方面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等职能。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尽快推动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继续加强与相关方面的沟通协作,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