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霸力“潜逃”难掩鞋业回暖势头

      因董事长王跃进潜逃澳大利亚,“退出一线”的曾经鞋王——霸力集团再一次“聚焦”全国。

      然而,这个曾经的典型的突然“崩塌”,却似乎没有让业界震惊,或者恐惧。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王跃进的逃离只是投机心理的一次投资失败,整个鞋业眼下正出现转暖迹象。

      霸力崩盘

      王跃进是带着业界盛传的数以亿计的债务突然离开霸力的。这得到霸力所在地浙江省温州市出入境管理机构的证实,在8月初的一天,王跃进离境去了澳大利亚,此前,霸力保持着通宵赶工的表象,而在王出走之后的原定日程里,霸力将“按计划”迎接供货商的集体追款日。

      坊间的相关猜测表明,包括银行的贷款、供货商的欠款,以及民间的借贷等债务已超过霸力集团,这家上世纪90年代被授予过“中国鞋王”、“创新鞋王”称号,最高销售收入达2亿元的企业的承受极限。

      然而,几乎没有多少人认为霸力的崩塌缘于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行业颓势,实际上,有关王跃进“出走”、霸力倒闭的所有原因中,业界更热衷于谈论2005年后王跃进开始的炒矿经历,正是由于这项极具风险,并且不成功的投资,直接让霸力陷入了巨额债务当中。

      2005年,霸力集团首次涉足矿业,南下广西贺州“搞矿”,而作出这个决定,并不是因为霸力集团主业足够强大后的多元化诉求。恰恰相反,在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辉煌过后,步入新世纪的霸力鞋业一直在走下坡路,在一批批后起之秀的进攻下,霸力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不要说与同一时期成名的奥康、康奈竞争,甚至与一些新近成立几年的企业相比,霸力的优势也并不明显。当时,王跃进曾不断抱怨国内鞋业利润太低,而市场又过于难做。

      也是在这个时候,王跃进萌发了转行的念头。据接近王跃进的相关人士所述,王跃进正是看到,霸力集团主业经营的日渐艰难,以及受当时流行于温州的炒矿热潮影响,在巨大的利润“憧憬”下,进军矿业。2005年,王跃进在广西贺州开始规模在7000万元的矿产投资。

      但这项投资并没有给王跃进带来理想中的巨大收益。来自业界的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对于王跃进的矿产投资,总体上表现为“钱砸得太多,收益却不多”。

      一些流传于坊间的数据则显示,王跃进所掌控的霸力集团在广西、温州两地银行负债在1亿元以上,“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矿产投资。”而由于收益有限,这直接造成了霸力的资金链危机。

      行业好转趋势显现

      对于此次霸力的突然崩盘,考虑到这家企业曾作为我国制造鞋业的标杆典型,外界曾担心这可能是全球金融危机在国内持续“深化”的又一“见证”。然而,多位活跃市场一线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霸力的崩塌于眼下并不具有行业代表性,“最多只能算作一个个案。”

      与市场的真实反应恰恰相反的是,霸力的崩塌实际上发生在行业初露好转之时。

      在刚刚成功主办2009年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的中国皮革协会看来,眼下,行业出现了好转,一位专业研究产业多年的协会人士告诉记者,根据他们最近所作的一些统计来看,目前,尽管行业仍处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中,但一些具体数据的变化表明,行业出现了好转趋势。

      这也在2009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得到体现,被誉为我国皮革业发展晴雨表的中国国际皮革展,今年众多买手和商家的受邀而来证明了这种好转。“从我们的数据来看,行业还是有回暖趋势的,因此,有关行业出现新的危机的说法并不可靠。”该人士表示。

      部分企业对行业好转趋势的观点也表示了赞同,奥康集团最近展开了与国内大型商场联合的“奥康·商场联盟战略”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奥康将会在未来加大投入商场渠道的建设,这意味着,奥康对于眼下市场具有充足的信心。看到了市场“积极迹象”的奥康开始了雄心勃勃且耗资巨大的扩张计划。

      由此,霸力的此次“出逃”更多被认为是倒在黎明前的“不幸者”,自身经营的失误,以及长期积累问题的瞬间爆发让霸力陷入不可挽回的局面。

      “事实上,‘疲沓’数年的霸力仅仅只能代表经营糟糕的个别企业,现在的情况是,行业回暖趋势显现,更多的企业开始迎接黎明,这才是目前鞋业的主流特征。”一位业界资深企业家向记者表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