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抢市场,二线鞋在鄂集体上“假国籍”
名声不够响、价格拼不过廉价鞋 部分品牌贴上“韩国造”、“日本造”等标签
100多元号称国际品牌的鞋子,穿了没多久就裂了口,一位消费者的投诉终于揭了二线品牌的“老底”。昨日,记者在跟随工商部门调查时发现,由于武汉消费者不认可,二线城市消费者买不起,一些二线品牌鞋子纷纷修改“出生地”,并虚假宣称邀请国际一线时尚设计师打板定做鞋型。
多个二线品牌改“血统”
清查鞋子造假现象源于一次消费者投诉,近日,武汉一位女性消费者购买了亿藤品牌的鞋子后,没有穿多久就出现开裂,这款让自己花了100多元的鞋子让她丢了人,只是她想不到的是,她的投诉拉开了武汉市江汉区民族工商所清查辖区二线品牌造假的序幕。
民族工商所所长匡汉平介绍,他们查询发现,这家公司网络宣传含糊称,他们公司产品原产韩国,旗下有亿藤和XX露迪两个品牌,但经调查,亿藤品牌只是他们借用的一个商标,并委托广东一个并不算知名的企业生产。
昨日,记者在亿藤公司采访了该公司负责人,“这个鞋子要是在一线品牌店卖的话,要在300元以上,我们只卖150元,但款式和用料一样。”一名胡姓工作人员拿着一款女式鞋介绍,他们的鞋底永不变色,鞋帮都是头道牛皮做成,成本就在130元左右。
“材料很好,造型也很考究,我们把这类鞋子划归二线品牌,经过清查,像亿藤这样提高自己‘身份’的二线品牌鞋子还有上十家。”参与调查此案的工商人员介绍,如塔安、luccu、西灯陆等品牌,本来都是在国内一些小厂子加工,但对外宣传却变身产地日本、韩国。
二线品牌在夹缝中生存
亿藤公司胡姓负责人诉苦道,同样一款鞋子,如果是品牌的话,它定价500元,搞活动打八折,就会有很多人抢购,但是他们的品牌从一开始就定价200元,却始终不好销。
与此相对应的是,湖北一些二级城市和县城,消费者品牌意识相对较淡薄,几十元钱“好看又实用”的廉价鞋销售火爆,二线品牌再次被甩在了滞销品的角落。
对此观点,经销“luccu”品牌鞋子的老板陆先生也表示了认同,他介绍,由于二线品牌渠道窄、成本高、品牌认可度不高,二线品牌在鄂生存困难重重,他并坦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已精疲力竭,目前正在考虑撤出武汉市场,到东南沿海寻找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