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机专业市场期待四大提升
作为世界最大的缝制机械生产国,我国缝机的年产量占到了世界缝机总产量的八成以上。面对如此众多的产品,市场通路问题就显得就尤为重要。而专业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今天,身兼“联通制造企业和用户的重要平台”、“实现产品到利润的直接‘推手’”等多种身份的专业市场,在缝机产业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市场渐成形
新兴市场借力起势
20世纪90年代,国内已有了对缝制机械行业专业化市场的探索。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主要的服装产区对缝制机械的需求大幅增长,因而各种形式的缝机售卖市场不断涌现。
目前,业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缝机专业市场有以下几个:
东阳市虎鹿镇的浙江缝配城,始建于1984年,1997年搬迁至新址。经过1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现有经营户200多家、门面500多间,年成交额8亿多元。目前,浙江缝配城成为全国最大的缝配件集散基地,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2004年开始起建的上海服装机械城(SGMZ),定位为“缝制机械的国际采购平台”,位于上海金山区枫泾镇,规划占地约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规划至2010年将建成一个国家级、国际化、多功能的现代服务型专业化市场。目前,行业内已有140多家企业预订了城内近800个商铺,行业入驻比例达64.4%。
广州(国际)缝制设备城,位于广州市花都区中国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内,原来是以经营皮革为主,后开辟出专门经营缝制设备区。广州市内的恒业机械城、广州针车城一直是广东乃至泛珠三角经济贸易区有着良好口碑的专业市场。
另外,北京拥有“仕多宝”缝纫机城、三营门缝纫机批发城和义缝纫机一条街等专业市场。相对而言,北京的专业市场规模更小,如“仕多宝”缝纫机城开业时,只有20多家经销企业进驻,而和义缝纫机一条街上只有13家经销商户。
服装产业的兴旺发展推动着缝机专业市场的建设,越来越多的缝机专业市场正在兴建或筹建中———2008年4月18日,福建缝制设备专业市场(“海博会”缝制设备馆)正式揭牌。该市场坐落于石狮市最著名的服装城商圈内,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目前,该市场首期6000多平方米的展馆面积已被全部预定,30余家缝制设备厂商签订了入驻协议。
有关人士认为:凭借石狮———“闽派”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心的强大磁力,以及石狮缝制市场的完整性和专业性,福建省内外不少服装企业将会把这里作为重要的采购地。
而2008年春动工的“北京国际服装设备轻纺城”则着力打造“航母”级的现代化缝制设备轻纺城。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城”为纺织服装行业和缝制机械行业研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将更好地为“三北”地区的市场服务,推动“三北”地区纺织服装行业和缝制机械行业的发展,并辐射东南亚和周边国际市场。
此外,正在建设中的专业市场还有东阳国际缝制机械市场、浙江义乌原材料机械市场等。
毫无疑问,越来越多的专业市场的起用和兴建,为众多的缝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机会和更多的空间,它对我国缝机商业设施的改造,商业环境的改善和商业文化的建设,以及提升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增强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等,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培育发展需时日
经营整合当务之急
目前,国内缝机专业市场还不成熟,仍然需要慢慢培育。在过去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缝机专业市场建设出现了许多问题。
投资与经营
缝机专业市场的建设是一个持久的、发展的过程。有的投资者缺乏长远目光,仅把市场做为地产项目,为销售而开发。市场成形后,对于如何发展缺乏考虑。
纵观投资行业专业市场的建设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投资地产开发为主的房地产开发商。他们看到了缝机行业的大好前景,便积极地把缝机专业市场和房地产开发结合起来。这类投资者多数是在开发、建设、销售后就完全退出市场后期管理,转向其他的项目。另一类投资者本身就是缝机制造商或者经销商,他们在经营中发现行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便开始尝试进入潜力巨大的专业市场。
经营专业市场是一个持久的、发展的过程,要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作为经营者要注意身份的必要调整,切实为市场商家谋利益。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