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科技创新让通宇走向世界

          通宇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84年, 2009年是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公司即将迎来成立25周年的历史时刻。25年的风风雨雨,25年春华秋实,通宇已经由原先产品单一、设备落后、员工不足百人的小厂,发展成为一家涉足多个产业领域、产品44大系列400多种、生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企业。 经过25年持续发展,通宇现已成为享有较高声誉的重点缝制设备企业,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缝制设备企业之一。

           自主创新的“鱼论”哲学

           所谓“鱼论”,其实是通宇从自身实践中总结出的新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花钱买鱼”。买断日本某研究院的实验室成果。1998年,董事长陈晓青出差到日本,看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缝纫机控制系统,他就找到这家研究所,并出高价买断了实验室成果,通宇缝纫机应用了这些系统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有些产品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第二阶段是“借池养鱼”,对科研单位中有发展前景的半成熟或初期研究成果给予科研经费支持,借助科研单位雄厚的技术力量进行开发。通宇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合作,不仅提前实现了产品的价值,还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实现了时间上的双赢。

             第三阶段是“放水养鱼”。根据市场需求和战略发展需要,与科研单位联合出课题,或企业出资、出课题与多家科研单位一起联合攻关,快速实现产业化。与世界知名的意大利的吉姆(JIM)合作,通宇缝纫机配上他们的控制系统和辅助机构,提供给欧洲高端品牌的服装企业,并逐步形成能满足现代服装工艺要求的成套装备技术方案。同时,在日本和台湾地区设立了零部件制造基地,与国际高端缝纫机品牌的零部件采购体系相一致,为通宇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配套保障。

             最后是“筑池养鱼”,就是依靠公司自身科研力量选题研发,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建立了机电一体化研究所,作为技术依托,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和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能力。

            抢先国际注册

      通宇的发展经验不断证明,产品要进入到某一国家,一般要跨越“两道门槛”,或者打破“两个壁垒”:一是国家的门槛,也称行政门槛,例如欧共体ROHS认证;二是客户门槛,也称技术门槛,即内控指标,不仅要达到国际通用的标准,而且要达到客户的内控质量指标,特别是对环保的要求。通宇一直将商标注册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培育,公司专门成立了相关项目机构,负责体系的认证、商标的注册保护、专利的申报和维权。“国际通行证”并非装饰品,而是意味着可以占领高端市场,获取更高的利润。通宇商标目前已经在马德里和欧美100多个国家全类别注册,产品也有400多种出口到这些国家,持有这些“国际市场通行证”,通宇生产的电脑高速平缝机、超高速包缝机、超高速绷缝机、高抬脚厚料机、上下复合送料机、高速双针机、曲折缝纫机等的出口量已占领了世界100多个国家。
      
             接轨国际的资源整合

      通宇控股集团董事长陈晓青曾说过,通宇目前发展进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他认为,从全球环境变化看,10年前,是跨国企业利用中国的资源满足中国的市场;5年前,中国企业开始利用本土资源满足全球市场;而到今天和以后,是中国企业开始整合全球资源满足全球市场的时候了。通宇就是要以此为契机,从“接轨国际”转向“整合国际国内资源”。 通宇的整合国内外资源,主要是整合市场资源、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整合市场资源是指:通宇多年的国际市场营销,完成了大量的客户积累,树立了品牌美誉度。客户关系也从早期的产品买卖、项目合作、技术转移,发展到长期的战略合作和追求共赢,更多地节省了渠道层次和营销费用,更重要的是使通宇把驾驭市场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整合科研资源,主要是指在国内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树人大学等知名的科研机构协作,进行技术课题的研究开发;在国际上与日本、德国的缝制设备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整合人才资源,主要是指在从公司内部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同时,不仅大量聘用海外学成的归来的人才,还聘请外籍专家,这些专家覆盖了从研发、质量保证、营销等环节。外籍专家的加盟,不仅带来了产品信息、市场信息、专利信息和工艺技术,而且对提高公司管理、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与通宇三亲文化的碰撞,产生了新的理念,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批科研开发、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等复合型人才。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