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业契机:应贴近需求创新

              创新不要仅仅在服装款式的外形上做文章,要从面料的设计创新入手,从自己最熟悉的、市场最需求的、最想创新的方面入手

      为促进教学与产业的结合,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日前与武汉服饰时尚联合会联合举办了主题为“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设计文化”2009大学生时尚沙龙,邀请国内著名时装设计师、相关高校服装教授、著名服装企业家和师生一道,围绕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设计文化,服装教育如何围绕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为服装设计教育的创新进行了有益地探寻。

      需要具有民族文化底蕴的设计理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当歧教授认为,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社会生活方式趋同化越来越严重的现象,面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生存的危机,时代对原创性、独具中国文化特色设计的呼唤越来越强烈。

      李当歧指出: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在加速国际同化、流行现象复杂化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现象的形成。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民族文化存活最好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使中国文化倍受世界的关注。在民族经济的伟大复兴中,我们如何顺应时代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呼唤,用作为社会文化结晶的服饰作品,来宏扬中国文化的时代精神,是摆在中国服装教育界和我们每个服装设计师面前的重任。

      对即将走进社会从事设计工作的大学生们,李当歧教授希望:要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不是把历史的标签拿来,不是照搬传统文化的符号,而是要我们在不断挖掘民族优秀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在一个创新点上深入钻研下去,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并逐步创建出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体系,这是能否创作出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设计文化的关键。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周丽娅也认为,要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就要在不断与自己的审美惰性作斗争,不断创造与时代生活相适应的、心理化精神化了的服饰文化同时,用中国文化来武装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设计的民族文化底蕴。

      用现代生活理念和科学技术,重塑中式服装的“形”,周丽娅教授认为,需要对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心理、审美趣味等浸润和深入地发掘,去进行一种中国文化精神、艺术精神的体现、升华与创造,在让人们从我们的设计创新中感受民族文化幽远、古朴、粗犷、博大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民族现代生活的明朗、新潮、轻灵,我们只有用时代精神引领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才能给现代人创造、提供适合其审美需求的美的气度、美的神貌、美的心绪、美的情境的服饰,才能创造出一代适应新的时代生活方式的新的中华服饰。

      需要贴近市场需求的设计创新

      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副主任区伟文教授认为,作为世界服装大国,“中国制造”在世界上是很有价值的,但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质的飞跃,设计理念的创新、设计语言的提炼、设计灵感的发掘,从事设计创新工作者们将面临着重要的挑战。

      区伟文告诉学生们:做上设计这个职业后就会感到,民族文化的积淀是多么重要。真正的设计师不能只会画效果图,还要懂市场营销,懂服装打版和缝制工艺。香港许多本土设计师,都是围绕市场做设计成长起来的。“我从不希望学生的作品太无厘头或夸张,能直接放在店里卖的那种设计最好。”服装设计的附加值不是奇异怪癖,比如Prada这些大牌就没有怪的,只有特色的。

      区先生建议学生们,设计创新不要仅仅在服装款式的外形上做文章,要从面料的设计创新入手,从自己最熟悉的、市场最需求的、最想创新的方面入手。

      刚从武汉各高校招聘了近50名学设计毕业生的乔万尼服饰公司总经理傅杰,深情地告诉大学生们:对企业来说,有个用人的标准:有德有才要重用,有德无才培养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一个设计师效果图画得再漂亮,秀做得场面再大,如果设计的产品市场不认可,这种设计师企业是没法用的。

      要想成为企业的有用之材,就要在企业里沉下去,要去研究市场需求、研究品牌文化和衣生活方式、了解生产流程和工艺。否则是不能在设计上提升品牌内涵、引领企业发展的。傅杰指出,企业现在不仅仅需要款式货品的设计师,还需要面料色彩流行文化的设计师、产品结构和搭配文化的设计师、生产制造工艺技术的设计、物流营销管理的设计、品牌策划包装的设计、卖场文化展示的设计师等等。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