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当年靠台缝纫机养活一家人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裁缝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可是一个最吃香的职业,不仅能养家糊口,而且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份既轻省又体面的技术活。那个年代,不论男女,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娃能学一门手艺,裁缝便是首选。

      1982年,在父母的要求下,我跟着同村的一个老裁缝师傅学了一年手艺。这一年中,不仅要给师傅100多元的学费,平时还要帮师傅家做农活,逢年过节还要给师傅提上几个腊蹄子。用当时的“行话”讲就是只有把师傅孝敬好了才能学到真本事。技术学到手了,可是没有缝纫机,这可急坏了父母,最后父母心一横竟然将年猪卖了,为我买回了一台崭新的大桥牌缝纫机,我还清楚地记得花了145元,而当时猪肉的价格仅仅几毛钱一斤,搞得我们一家十几口人第二年都没怎么吃肉。

      有了技术,有了机子,我在村里就成了“名人”了,附近的村民都会到家里来找我做衣服,一下子我们家热闹了许多,每每遇到乡亲夸我手艺好,父母就乐开了花,家人都因为出了我这么一个有名的裁缝而感到有面子。

      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都很困难,新衣服都是有钱人家买的,穷人家大都只能选最便宜的布料让裁缝动动手,而且大多也只能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添置一套衣服。记得好几个年三十的晚上,家人都在打牌消遣的时候,我还在加紧赶制别人定做的衣服。有些人家太穷了,做不起新衣,只好将平日里穿破了的衣服拿来补了再穿。到现在我都还有些害怕补补丁,那太考验技术和手工了,既要穿着舒服,又要看起来美观。

      1986年,州城舞阳坝工农兵缝纫社招工人,我现场给考官缝制了一条裤子,考官看了连连夸我的手艺不错,就这样我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缝纫工人,这在当时可是很让人羡慕的哦!一晃都20多年过去了,我一直都靠着这门手艺养家糊口。

      现在年纪大了,好多潮流都赶不上了。满大街的露脐装、吊带装,人们更多选择到商场购买,什么时尚穿什么,什么花钱多穿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也不会去学裁缝了,他们哪里坐得住啊,这个职业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传统的裁缝店也渐渐少了。

      不过,时代的发展是谁也想不到的,就像唐装风靡全球,无论怎样,传统手艺还是备受青睐的。前不久,一位在我们店里做衣服的女士说,你知道不,真正有钱的人,从来不看什么米兰时装周,巴黎发布会,东京SHOW……真正有钱的,对那些成衣都是不屑一顾的,而是把某个著名设计师叫到家里,然后拿块布匹,和大师说,你给我做件啥啥啥的……其实那些设计师,就是个裁缝……

      口述:张昌锡 恩施市白杨坪乡九根树村十一组(54岁)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