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新格局现雏形:东部研发带动西部生产
在经历上个世纪90年代的生产力转移之后,制造业开始向我国内陆省份的又一次大规模转移。东部沿海城市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是此次制造业转移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土地、物流、能源还是劳动力的价格,东部沿海城市的生产要素成本已经比西部高出不少,转移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向哪转?”总部设在东莞的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日前,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商——宝成国际集团投资3000万美元的江西裕泰鞋业有限公司正式开工,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江西省最大的鞋业制造基地,将实现年产1200万双运动鞋、年出口额达7000万美元的规模。
与此同时,我国最大的女鞋制造企业华坚集团在江西赣州年产800万双的生产线也实现量产,基本上追平其在东莞的产能。该公司董事长张华荣称,下一步将逐渐把生产线向中西部分散,从而保持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沿海成本上升
由于珠三角生产成本上升,近年来,宝成国际一直酝酿内迁。宝成国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品牌鞋类生产商,年产鞋大约1.6亿双,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著名品牌鞋都由其生产,工厂遍布印尼、越南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早前,宝成国际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广东东莞、中山、珠海以及江苏昆山、扬州等地。但由于珠三角、长三角近年来生产力成本上升,宝成国际不得不酝酿内迁计划。除了人力成本优势之外,目前处于中西部的三线城市在税制、公用设施等方面还有极为优惠的条件,为此,宝成国际选择了再三“出走”。
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宝成国际在广东等地的部分生产线已经处于关停状态,在今年年初,该集团旗下各大品牌的生产业务也陆续转移到福建等地。
原本在东莞为巴西鞋业巨头派诺蒙公司进行配套加工的多家鞋厂,也集体迁到西部鞋都重庆璧山。派诺蒙也已经在璧山征了120亩地,拟投资1.6亿元,建8条国际标准制鞋生产线,这些鞋厂正是为其制鞋底、提供配料的相关配套企业。目前仅重庆市璧山县就已具备年产皮鞋6000多万双的生产规模,制鞋相关企业达到1300多家,产值达到45.7亿元,拥有各种品牌近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