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缝纫机浓浓邻里情
36年前,上级分给我父亲单位10张缝纫机票。这可不是现在乘的交通工具飞机的机票呀!所谓的缝纫机票就是购买缝纫机时,你除了用钱,还不可缺少的一张凭证。父亲单位当年近千人,15个部门。当时的生活水平与条件家家都渴望有一台缝纫机。领导为了公平,就先做了15个阄,让各部门的领导来抓阄。结果,爸爸给他的部门抓到了一张缝纫机票。这张缝纫机票给谁呢?又是80多人抓阄。每当“僧多粥少”的时候爸爸都是放弃机会。可这次我不同意,我想让妈妈用缝纫机给我做漂亮的衣服。
爸爸对同事们说:“你们先抓吧,最后那个阄是我的。”因为,阄是他做的,他怕有作弊的嫌疑。非常幸运的是,最后一个阄上写着“有”字,大家把缝纫机票“留给”了爸爸。
一张缝纫机票,一百多块钱,爸爸单位出车,我们家有了一台崭新的缝纫机。当时,我家住的是平房,邻居们小心翼翼地帮助把缝纫机抬进了院子。抬缝纫机的邻居的小心劲真不亚于现在抬钢琴的劲头。
当天,心灵手巧的妈妈就将一块白底淡粉的小花布变成了我的一件合体的衬衫。我在小伙伴们羡慕的眼光中,乐得合不上嘴。也就是从这天起,古道热肠的妈妈几乎没有了空闲时间。妈妈上班之余还要做家务,更少不了为邻里做衣服,缝窗帘,以至一副套袖,一双鞋垫,还有孩子上学背的书包……
后来,邻居觉得实在过意不去,再找我妈妈做衣服时,另拿一块花布,总指着我说:“照着闺女的身材,做件汗衫吧!我侄女和她体形差不多。”当衣服做好之后,妈妈才知道是给我的,邻居的亲人中并没有人能穿这件衣服。此后,妈妈绝不再按着我的身材给邻居做衣服。邻居用这招感谢妈妈不行了,可每天早晨,我家门前总是不知被哪位邻居扫得干干净净。
再后来,邻居张婶、杨姨都跟妈妈学会了做衣服,她们开始用我家的缝纫机帮助别的邻居做衣服,分担妈妈的劳动。我家有一把门钥匙常年放在邻居陈奶奶家。我家没人时,邻居要是谁需要用缝纫机就可以到陈奶奶家拿钥匙,打开我家的房门。那真是:宾至如归。邻居们在用完缝纫机之后,还会帮我家搞卫生。当我回到家里面对干干净净的屋子一头雾水时,陈奶奶便会笑眯眯地对我说:“是仙女飘到你家,帮助你妈妈干的活。”
36年过去了,我已从当年小姑娘变成了一位小姑娘的母亲。父亲已不在人间,母亲卧病在床,当年的平房也不见了……可是这台凝聚着浓浓邻里情的缝纫机,几经搬家都没舍得淘汰,它现在就在我家。每当看到这台缝纫机时,儿时的岁月就会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儿时的生活挺苦的,可这苦像茶,苦中有着一股清香,这清香来自博大的父爱与母爱,来自浓浓的邻里情……
现在,这台缝纫机只有我用,而且很少用。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像当年妈妈那样让这缝纫机连接浓浓邻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