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 主场取胜
都说和平年代有两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一是商战,二是体育竞技赛事。最近有次跟闽南的几位企业家一起边看球赛边探讨品牌传播问题时,从产品、品牌、广告到体育赛事话题展开,发现商战也尤如一场球赛,感触很深。
决定一支球队能否成为赛场冠军的因素自然有很多,比如是否有优秀的球员、优秀的教练、成功的技战术与管理、球队的文化与强大的资源支持等等,但有夺冠实力的球队间实际上差距都极为微小,主场作战的球队往往取胜的呼声与机会要更大一些,因为主场有多数的支持者构成的“啦啦队”也是个球队致胜的不可估量的力量,经常表现在场外“啦啦队”之间的对抗有时比赛场内更为激烈。
为什么主场作战的球队(或东道国)更容易获胜?比如04-05NBA总决赛马刺队最后主场夺得总冠军,96年欧洲杯德国夺冠,98年世界杯法国捧杯,墨西哥队保持了71年对美国队的主场不败纪录,更多球队在都有主场高胜率的表现等,而在每届的奥运会上,主办国都能取得历史性的好成绩,甚至出现一支二流球队都可以连克列强取得佳绩的神话;而这一切,不能简单地用运气或实力超群这样地理由可以解释,实际上不可否定的事实是主场气氛为他们构建了必胜的信念与支持而超常地发挥,也同时给对手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许多对抗的竞技赛事中,客队的往往也不惜代价组织其拥趸者建立庞大的“啦啦队”到场为其助威,希望把客场变成自己的主场,增加获胜机率。